台海网1月1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燕子 文/图)京剧名家李宝春生于大陆,后赴台湾成立台北新剧团,致力于传统戏曲的创新,耕耘不辍。近日,他赴厦参与厦门卫视“今风古韵 四海同春——2018两岸元宵戏曲晚会”的录制,拨冗接受了导报记者的访问。
这台“南派戏曲晚会”以“传统文化、当代表达”为创作思路,具有浓郁文化传承特色和浓郁闽南风情。晚会的亮点之一,就是李宝春与齐豫的跨界合作。作为京剧“新老戏”的推动者,李宝春常年行走于两岸,对传统艺术与现代表演的跨界融合见解极深。他告诉导报记者,传统艺术让中国人感受自信。
真正的跨界 能跨出去也能跨回来
导报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和台北新剧团常年在做京剧与各种现代艺术的融合。这次的节目创意是把齐豫的经典歌曲《橄榄树》和京剧唱段进行跨界融合,您感觉如何?
李宝春(以下简称“李”):感受很新鲜,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其实歌也好,戏也好,都离不开情感的表达。《橄榄树》蕴含了很深的感情,和京腔的融合让人觉得很舒服。现在类似这样的艺术形式很多,大家能够发挥所长达成合作,很不错。
记:说到跨界融合,您本人是这个领域的前辈。现在各种跨界表演也很常见,您觉得成功的跨界、混搭,需要哪些元素?
李:无承为患、无新则滞。如果对传统没有继承,很多事情就麻烦了;但是没有新的东西,艺术又会停滞不前。跨界的关键在于“跨”,要往哪里跨,你的基础是什么?如果放弃了自己的专长,那这种跨界会很“飘”;真正的跨界,要跨得出去又跨得回来,也就是可以将新的元素为我所用,这是我在创作方面的想法和追求。
推“新老戏”品牌 让老观众不失望、新观众有兴趣
记:推广、传承传统戏曲艺术一直是大家很关心的话题,在吸引年轻人关注传统戏曲方面,您有哪些想法和做法?
李:其实这方面的尝试现在很多。有些节目通过时尚的、新鲜的题目来吸引年轻人;也有一些人通过稍微深沉一点的形式来启发年轻人。但以我自己来说,还是要找到适合的方式,否则会适得其反。比如去上一些偏娱乐化的节目,我就会很紧张。因为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语言,可能不是我习惯的。反过来说,和青年朋友进行讨论式的交流,就比较适合我。
记:您多年来在台湾从事“新老戏”的创作和表演,也经常行走两岸。对两岸传统戏曲的交流,您有什么样的观察和体会?
李:“新老戏”是我们持续在做的一个品牌,希望让老观众不失望、新观众有兴趣。我们每年的“新老戏”和新编戏的演出,台湾地区的年轻观众真的是很多。而且连续八年来大陆巡回演出,影响很大,剧团的提高也很快。今年4月份,我们就会在大陆进行6个城市的“新老戏”和新编戏的巡回演出;下半年还会进行一个新戏的创作。
记:多年来鞭策您不断对传统京剧进行创新和跨界融合的动力是什么?
李:我父亲曾经告诫我,不要忘了你的专长是什么。我之所以到现在还在坚持、执着于自己的本行,是因为多年来行走大陆、香港、台湾和美国,让我深刻感受到传统艺术不管在哪里,都能让中国人感受到自信。现在不管在两岸还是海外,对京剧、传统戏曲满腔热忱的人非常多,有很多年轻人让我很惊讶,这种传统文化的力量非常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