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9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燕子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每到台风季来临,气象新闻就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风格各异的气象主播也成为人气明星。本期对话台湾名嘴,导报记者就与台湾知名气象主播彭启明老师电话连线,听他讲气象界的那些故事。
彭启明是台湾第一张个人气象预报证照的拥有者,是台湾“中央大学”大气系的教授,是台湾少有的天气风险管理公司老板,是台湾知名的气象主播……总之一句话,他是“气象达人”。用彭启明的话说,其实任何行业都靠“天”吃饭,而自己就是那个把气象预报做成气象经济的人。虽然彭启明不是目前台湾最年长的气象主播,但他绝对是最有资格聊“天”的那一位。
“气象是科学 但气象新闻综艺化不可避免”
导报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是台湾第一张个人气象预报证照的取得者,电视新闻中播报气象信息的人,必须拥有这个证照吗?
彭启明(以下简称“彭”):2004年台湾修改了“气象法”,开放个人和团体从事气象的观测、预报和发布。我当时在大气系任教,有专业基础也有一定的实务经验,当时想要开一个天气风险管理公司,因此个人和团体的气象预报证照我都有。但在台湾做气象主播其实没有什么门槛,更不用说是专业的气象预报证照。你看台湾的气象主播,从白头发的老伯伯到青春美少女,什么人都有。
记:在电视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的状况下,台湾气象传媒处于怎样的发展环境?
彭:台湾不同电视台气象新闻的播报形式和水准,其实差异化非常大。台湾有十余个新闻台,有用自己的气象新闻团队的不到一半,很多台都只是有一个随便找来的气象主播而已。如果只有这一个人,在专业上很可能没有办法满足观众需求,那就只能追求一些耸动的语言或内容。
记:也就是说气象类的新闻,一样有其它电视节目的共性,收视率决定一切?
彭:是的。不同电视台着力的点不同,有的以专业、深度取胜,有的剑走偏锋,以美女做卖点,都是为了收视率。
记:与收视率有关的另一个现象,是气象节目综艺化的倾向。气象节目要怎样在专业与可看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呢?
彭:天气资讯是民众的基本需求,所以新闻节目中一定会有气象时段。但气象新闻综艺化,也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为台湾的电视台竞争激烈,特别在没有什么新闻的时候,一定需要用形式上的东西来吸引观众。我觉得综艺化可以,但在最基本的内容上,气象新闻不能偏颇,因为气象它本身是科学。不能为了追求效果,就把本来应该是这样的天气说成完全另外一种样子。
“自备摄影棚 一不小心成气象达人”
记:我们来聊一下您个人的经历。您本来是大学教师,最早是怎样从幕后走上荧屏,成为家喻户晓的气象主播的?
彭:我先是开了天气风险管理公司,希望能培养一些气象专业的年轻人。后来一位媒体界的资深前辈找到我,说你要教别人播报气象,自己也要来身体力行带动大家。我听了之后很受启发,所以从2006年、2007年开始,到大爱电视台做气象主播。本来大爱是公益性的电视台,收视率一般比商业台要略低,但我去了之后,收视率有变好耶!
记:所以大家知道您,都是从大爱开始的。现在非常忙了吧?
彭:是啊,大爱本来希望我每天都能去做节目。但是我太忙,所以干脆在办公室旁边弄了一个摄影棚,硬件也都非常好,我就直接去这边做节目,节省了很多时间!
记:作为专业的研究者,您的专业毋庸置疑。那在走上主播台的时候,您平时的专业语言和电视语言之间,有没有需要一些调整和过渡?
彭:气象专业的素养和表达的技巧,是成功气象主播不可或缺的两个专业。台湾有专业基础的气象主播,一部分是气象局出身,比较有跟公众沟通的经验;另一类就是学界出身。坦白说,我们做气象学的研究,都是很深很专,可能一个学者他可以用45分钟来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但未必能用几分钟跟观众说清楚某种天气情况。以我个人的经验,一定要愿意花时间去自我提升,同时要重视观众的反馈,这是一个自我训练的过程。
记:作为前辈,您觉得要做一个成功的气象主播,最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彭:台湾的气象主播这个行业,呈现M形的状况。有专业沉淀的主播,是越沉越香,我们现在还有80岁的气象主播。那些缺乏个人风格剑走偏锋的年轻人,恐怕就淘汰得很快,这是个需要积累的行业,年轻人未必能承受最初的寂寞。因此,想要做气象主播,首先要有人格魅力,不一定非要俊男美女,但形象要有质感;其次是口语表达的能力,不仅语言要得体,还要让观众“有感觉”;第三是专业素养,不一定要气象专业出身,但要愿意学习、进修,热爱这个工作。
“每个行业都靠天吃饭 气象服务空间很大”
记:您不仅是气象学者、主播,您还有自己的天气风险管理公司。当时怎么想到做天气的生意?
彭:气象资讯传统上是公权力部门来发布,但是以这种方式获得的资讯,其实与每个行业具体的需求是脱节的。我们的公司目前有200多个客户,其实每个行业都有。不仅有农业企业,连夜总会、餐馆都有,想不到吧?之前我在深圳卫视的“气象万千”节目上,还跟大家说,同样是下雨,对深圳和北京的的士司机的生意影响就不一样。气象经济提供的就是能应对不同行业需求的气象资讯。
记:说到“气象万千”这个节目,您做了半年,有什么感想?
彭:深圳卫视的节目团队很有创新的想法,也很有远见。他们愿意做这样一个节目来做传统上相对边缘的气象相关节目,很让我佩服。我在这个节目上不仅是以专家身份出现,其实也有帮助他们进行一些幕后的策划工作。很高兴看到“气象万千”的收视率节节攀升。
记:除了参加“气象万千”外,您在气象服务领域有没有规划与大陆同行合作?
彭:我在大陆各省市都有一些朋友,在民间气象领域,也经常参加两岸间的互访。我希望推广一个理念,就是官方的气象机构与民间的气象产业,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市场对气象知识、资讯有多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