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柳金财 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
中国国民党第20届第4次全台代表大会(全代会)已于9月6日上午9时在台北市孙中山纪念馆举行。选择在孙中山纪念馆举行全代会,其历史意义非凡。这不仅代表国民党诞生及发展来自中国大陆,同时也彰显国民党为孙中山所创,应继承其遗志。显然从场地选择其政治意义,表示国民党不会忘本、不会自我刨根。全代会中公布“组织改革”、“两岸论述”、“青年参与”、“财务稳健”等四大改革方向。尤其在新两岸论述方面,主要是延续“基于岛内现行‘宪法’的‘九二共识’”,并持续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坚决反对台独、“一国两制”,掀起各界热议。
国民党维持“九二共识”说法,解决自2020年台湾“大选”及高雄市长选举接连落败以来,党内对“九二共识”评价为“过时论”、“扬弃论”及“历史贡献论”说法,此争论应可暂时告一段落;至于反对“台湾独立”、“一国两制”则为长期主张。国民党曾在《关于一个中国涵义》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界定两岸关系性质系属“一国两区”,尽管在“一国”界定上两岸存在争论,但无庸置疑是,政治现实是在“大陆地区”实施“社会主义制度”;而在“台湾地区”则是实施“三民主义制度”。两岸当局曾在“一国”的原则有共识、但“一国”的内涵则有分歧,而在“两区”分别实施不同“两制”则是“实然面”描述。
首先,国民党全代会以“报告案”处理,而非“决议案”或“决议文”方式通过,不涉及修改党章,维持党内暂时团结凝聚。报告中提出坚持“九二共识”及推动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此为元老派与青壮派间政治妥协共识结果。国民党元老派主张维持“九二共识”,作为现阶段两岸政策指导原则;而青壮派则倡议“九二共识”是“过时论”、“扬弃论”,尽管仍然肯定“九二共识”的“历史贡献论”。青壮派主张以推动“ECFA共识”取代“九二共识”主张,但此次全代会未通过形成以坚持“九二共识”为主张之决议文或政纲,而是用报告案,这显示青壮派向元老派政治妥协、元老派则是政治让步,最终以报告案形式出现,然其效力低于决议文或政纲。就此而论,报告案同时兼具“九二共识”、推动“ECFA”共识,象征党内团结和谐、避免在党政治能量趋于疲惫嬴弱之际,出现裂缝动摇党本。
其次,以报告案而非决议文形式出现,此举留给下一任党主席政治改革的空间。国民党在2020年“大选”失败后选出青壮派现任“立法委员”江启臣为党主席,无论是从党内论资排辈、政治经历及党内贡献,显然江启臣主席仅担任“立法委员”一职,其在党内政治资历及威望有所不足,难有最终拍板决定权。换言之,江主席为一弱势党主席,不具有政策决定权。相对于,既往国民党主席蒋中正、蒋经国、李登辉、连战、吴伯雄、马英九、洪秀柱、朱立伦,江启臣政治资历略显薄弱。此次未将“九二共识”或“ECFA共识”纳入决议,留给下一任国民党党主席及全代会决策空间,未来是否形成决议文或纳入政纲,恐怕还有一段复杂折冲的政治沟通过程。
再者,国民党主张以“九二共识”重新获得年轻世代支持,但仍遭党内势力及“反中”政治势力批判。赞成者认为,当前国民党的群众基础缺乏来自年轻人支持,曾代表国民党参选台北市长连胜文认为“九二共识”的基础就是争取两岸双赢,相信即使未来十年也不会过时,也相信年轻人会接受并支持“九二共识”,年轻人谁都不想去打仗、希望两岸和平共存。然而,反对者以为,尤其是来自党内地方的县市议员也质疑“现在年轻人听得懂九二共识吗?能够接受吗?”、“请党中央做好论述,否则走回老路,却没有说服能力,台湾人民难以认同,对国民党的改革就无法加分了。”
国民党欲在政治市场、公共舆论取得两岸论述话语权,从而掌握两岸政策主导权,必须重新取得年轻人信任、取得其政党及政策认同,方能在选举市场中获胜、脱颖而出。
最后,国民党两岸新论述主张“基于岛内现行‘宪法’的九二共识”的前提下,推动两岸对话发展,获绝大多数党员支持。事实上,早在9月6日即将举行全代会之前,党主席江启臣在9月2日党中常会上已先表示,国民党不会抛弃过去被视为“定海神针”的“九二共识”。这样共识结果,党内民调显示约有81.5%的党员认同。基于岛内现行“宪法”的“九二共识”,其政治意涵即是“宪法一中”、“两岸一国”、“一国两区”定位,从两岸关系性质来说,拥抱“九二共识”即是国民党回归传统以两岸终极统一为目标的政治路线。
对于国民党重新拥抱及回归“九二共识”,惹来若干泛绿政治人士批判。民进党青年部主任蔡沐霖则批判,连胜文不仅不懂年轻人的真实感受,低估年轻人的识别思辨能力,也再次证明国民党没有面对年轻人的诚意。显然,国民党重新回归“九二共识”,势必再度面临泛绿政治联盟对其两岸论述及路线质疑,甚至是“标签化”、“妖魔化”其为亲中之政党。国民党的两岸论述要如何摆脱恶意标签,又能展现其两岸政策可行性与治理能力,实有必要建构具自主性的两岸论述。
综言之,国民党提出重新回归“九二共识”路线,仍必须建构一套有力及经得起论证两岸论述的政策说帖,提供台湾民众“集体诱因”选择,借以取得政策认同,从而获取政党认同,并转化为选举支持度。就此而论,国民党若欲在下一次选举获得选票极大化,应该在“九二共识”的政策背景、内涵及政策效果上,重新论证回归“九二共识”对两岸和平稳定关系之必要性、可行性,始能取得“九二共识”在市民社会中话语霸权。2008-2016年两岸当局在立基“九二共识”基础上,展开理性、和平、对等的协商与对话,此或将成为思考两岸良性互动的“历史路径依赖”之借镜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