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台海名家  >> 正文

汪毅夫:高家的三代书香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台湾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汪毅夫。(香港中评社资料图)   

  香港中评社20日发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汪毅夫文章,以下为内容摘编。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高锟曾获兰克奖(英国)、贝尔奖(美国)、爱力生奖(瑞典)、尼可尼国际奖(联合国)和诺贝尔奖(瑞典)等多项大奖,他是我炎黄子孙的光荣。

  1933年,高锟出生于上海,幼年在上海度过。“据其在沪亲属回忆,高锟自幼聪明,母治家颇严,父君湘先生善于启发。如在夏季乘凉时,每每要其弟兄或堂弟兄背诵英语,佳者奖巧克力一块,几乎每次均由锟获得”。祖父高吹万是与柳亚子齐名的南社创办人和诗人,还是国学商兑社的创办人。祖母顾葆瑢、堂叔高天梅、父亲高君涵、舅舅姚石子均为南社社友,其中高天梅、姚石子均列名为南社创办人(凡15人),姚石子曾任南社社长。

  1925年9月,连横主编的《台湾诗荟》第21号刊登高吹万给连横的复函,文中有“先是一月,得洪君弃生来书,谓四年前曾读我《黄山游记》,因惠我《八州游记》序略,今又承赐《台湾诗荟》则先生及洪君之作均在焉,遂一一畅读,不图于一月之中,忽于海外苍茫之境,得二国士,岂不令人拍案称奇”之句。《台湾诗荟》还曾登姚石子致连横信,略称:“近于舍母舅高吹万先生处,获得尊辑《台湾诗荟》,不胜钦佩”云云。高吹万创办的国学商兑社曾寄该社《国学丛刊》给连横。由此可见,高吹万、姚石子同日据时期台湾旧文学的杰出代表连横、洪弃生有文字交,对台湾诗坛有密切关注。

  1948年,高君湘携子高锟到了台湾;1949年迁居香港。高锟在香港完成中学学业。留学归来后,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1996年获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获颁香港“大紫荆勋章”。

  1958年7月23日,高吹万逝世于上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为作挽联云:“南社早蜚声金山一代英笔摇清帝鼎梦绕岳王坟,革命心肠热攘夷思想新遗诗千百首一读一酸辛”。

  2018年9月23日,高锟逝世于香港。

相关新闻
汪毅夫:汉奸长成乃从崇洋败家始

汪毅夫。(香港中评社资料图)   香港中评社19日发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汪毅夫文章《汉奸长成乃从崇洋败家始》,内容摘编如下。   香港文化名人陈存统先生在《抗战时代生活史》(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里讲了“排除中医,全国反对”的故事。...

汪毅夫:齿录考释举隅

汪毅夫。(香港中评社资料图)   香港中评社15日发表闽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汪毅夫文章,兹考释清末台湾举人黄宗鼎齿录涉及的若干问题,以下为内容摘编。   齿录是旧时同科举人或同榜进士各具个人简况和社会关系(包括姓名、籍贯、生年、服亲、科年、甲第、名次、师从)等基本情况的汇编,通常则指单一的个人基本情况(简况和社会关系)汇编...

汪毅夫:日本降伏,台湾光复

图一:日本天皇宣读《终战诏书》。(作者供图)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放送协会”(NHK)播音员和田信贤向听众发出准点播报“玉音放送”(即天皇广播讲话)报告后,放送了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先于8月14日宣读录制的《大东亚战争终结/诏书》(简称《终战诏书》)。台湾放送...

汪毅夫:学蒋渭水先生,“发上等愿”

【两岸快评第116期】 蒋渭水后人赠本文作者的两枚“蒋渭水先生流通纪念币”。(图片由汪毅夫提供)   今年8月5日是蒋渭水先生逝世88周年纪念日。   蒋渭水(1891—1931),台湾宜兰人,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的创办人和领导者,一生致力于反抗日据当局的爱国运动。1924年,...

汪毅夫:台湾问题的历史视角

汪毅夫。中国台湾网资料图 鲁迅翁尝谓: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从各种历史(断代史如中国近代史,专门史如战争史、民众史、日据时期台湾史等)的视角看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