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合一”选举,高雄市长候选人韩国瑜以一己之力带动国民党整体气势,对手陈其迈原本领先的选情也遭遇逆转,被媒体戏称为“一人救一党救成功,一党救一人没成”,韩国瑜带起的这股风潮也被称作为“韩流”。
4月11日,韩国瑜在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演讲时如此形容“韩流”:“今天我来到哈佛主要是因为在去年11月我赢了一场选举,没有人认为我在台湾南部有任何可能获胜的机会。也有人说我单枪匹马地改变了台湾的政治景象、带起了一种政治风潮,他们称其为‘韩流’。但是,我不认为有‘韩流’,因为我非常清楚我选上市长的原因,其实不是因为我个人,而是民心。台湾人民,特别是高雄的人民,已经受够了无能的政府,意识形态的操纵,受够这些政客光说不练、只会空口说白话。”
韩国瑜意识到,“韩流”是人民受够了民进党以后而形成的,因此上任后戒慎恐惧,努力做事,避免重蹈绿营覆辙。更早前,韩国瑜形容,“韩流”就是“民心思变”加上“民怨”,可能是他讲的话让民众有同感、有共鸣,所以反映在民调上。
台中市长卢秀燕曾评论“韩流”迟迟不退烧是“演戏的要散看戏的不散”。从“九合一”选后的“立委”补选、国民党2020地区领导人提名再到“立委”提名,“韩流”贯穿始终,成为蓝营的选举利器。
“韩流”在补选中作用不小
“九合一”选后有两场补选,最能体现“韩流”的是台南第二选区、新北第三选区两个深绿区域的补选,韩国瑜仅仅去了几次就带动选情上扬,虽然未能当选,但国民党的战绩已经是“立委”改制以来最好。
新北第三选区候选人郑世维并非国民党首选,是在两个潜在候选人都拒绝征召以后才出马上阵的。郑世维仅担任过改制前的最后一届台北县议员,2010年、2014年参选新北市议员落败,2018年放弃角逐市议员,应当说基层实力并不强。郑世维曾经是新北果菜公司副总经理,强打“新北卖菜郎”的招牌,贴近韩国瑜的意思很明显,最后仅以5千多票差距落败,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作为陈水扁老家的台南第二选区号称“绿中之绿”,市议员谢龙介跨区参选,打出两岸红利,韩国瑜站台3次,选前几份民调已经显示谢龙介领先。现任民进党市长黄伟哲选举期间受两个候选人恩惠,所以选择撒手不管,身负辅选重任的前任市长赖清德感慨,民进党只剩下最后一口气。绿营最后仅以3千多票优势胜出。实际上,若非冲刺期陈水扁表态支持民进党候选人,民进党很可能保不住该区域。
国民党主席吴敦义说,虽然补选结果不如预期,但他不认为“韩流”已经退烧,因为在三重、台南这种绿中之绿的选区,国民党得票大幅拉近就是一种进步。他还说,万分之一机会征召韩国瑜的计划“始终没有改变过”。
本次补选,对于台南第二选区、新北第三选区,国民党原本没有想过要赢,“小输就是大赢”。只不过选前《联合报》、TVBS民调中心等偏蓝民调机构显示,国民党有望拿下这两个选区,泛蓝阵营的期望值才高起来,尽管开票结果并不如他们所想,但不过是不如较高期望值罢了,比起较低的期望值还是高了很多。
更深一层看,如果仅靠外在因素,在缺乏耕耘的情况下短期经营就能打下选举,那未必把选举看得太简单了些。只有做好选区服务,再争取外在条件,把握好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才便于在竞争中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