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匡宇 社科院台研所助理研究员
10天内连续出招:先是特朗普借副手彭斯之口发表“讨华挺台檄文”;又抛出“美军台海、南海军演”气球;10月17日,美海军所属科研船“汤普森号”今年第4次以“联合科考补给”名义停泊高雄港。此前,美方还重申美台军售将“常态化”并预测年底会有新军售。可见,随着美国铺陈针对中国的“印太战略”,以及中美摩擦演变为全面深层竞争和复杂系统博弈的僵局,美方对“台湾牌”的运用更显主动性、策略性、复杂性,是其对华政治战的新态势。
美国“以台制华”战术进入新阶段
在当前中美关系面临深刻重塑和内功角力的微妙时期,美国对华战略正突破“接触、遏制”的两面手法,而是演进到了政治制衡、规则约束、外交围堵、经济高压和军事准备的“全面竞争”立体维度,对资源、筹码的运用更加不择手段、敢于冒险。从此次“美舰泊台”可以看出美方“以台制华”战术类似的新特点。
一是主动性。此次“汤普森号”泊台,虽然其使用者、用途性质为“高校科研”,而有近两年“国防授权法”提出美舰泊台和医疗船停泊太平岛等条款的鼓励,其前三次泊台均秘而不宣,显然自知身份敏感。在美方对台严格要求“保密防谍”之时,此类消息显然得到美方默许或授意。在中美贸易摩擦白热化,两国元首将在G20会面的敏感时机下,从彭斯的言论到美军涉台动向,都是美方主动而为,将美台关系作为筹码向中国大陆叫牌。
二是策略性。“汤普森”号由美海军租借给大学,特意不去菲律宾而借道高雄港,又停泊在民众可见的9号民用码头,策略性地用“半军半民”属性模糊其军事政治意涵,从而进可攻退可守地打“美台关系升级”的擦边球并试探中国大陆容忍底线。该美台合作项目测量的是南海、台海和台湾东南海域的盐度、温度、压力、化学性质和渔业资源等水文数据,本就属于国家机密,在美军“台海军演”氛围下更显敏感,甚至被视为“演习前兵要调查”,不但有示威叫阵的演绎和想象空间,也有切实的军事情报目的,为美方留下攻守进退的空间。
三是复杂性。“汤普森号”泊台被曝光实为“偶然中的必然”,美台政学界一致否认其军事政治意义,显示出面对复杂事态的被动和谨慎。在当前白宫、五角大楼和“印太总部”就对华政策的拉锯下,美国涉台决策也缺乏清晰、一致的核心。类似“美军驻AIT”被否决等事件显示,美鹰派试图以“超比例原则”推动甚至挑弄美台关系来加紧围堵中国大陆,但体制内分歧角力明显,国防部长马蒂斯甚至背上了“民主党人”的标签。政出多头、决策混乱让美国“台湾牌”貌似凌厉,但又显得进退反覆、杂乱无章,为台海形势增添了更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