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马淑静
从台湾投奔中国(大陆)的林毅夫,是一位享誉国际的知名经济学者。最近他受邀在英国剑桥李约瑟年度纪念讲座演说,分析了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崛起,内容丰富,在台湾流传甚广。
中国自满清末年积弱不振,历经各帝国主义者的鲸吞蚕食,战乱连连。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取得政治独立,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当时全国上下希望尽快赶上发达国家,但是全球的先进产业都有专利权的保护,引进专利需要付高额费用,而且与国防安全有关的科技,付钱也买不到。
当时中国非常贫穷,是一个资本极端缺乏的农业国家,发达国家没有意愿在中国投资。政府需要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做市场干预、保护、补贴,才能把制定的产业建立起来。中国能够在1960年代成功试爆核弹,70年代发射人造卫星,但中国的整体发展效率低。
从1978 年起,连续38 年,中国保持较高的GDP增长率,而且屡屡创造纪录: 2009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家,获“世界工厂”的称号。在此之前,唯有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得到过这个称号。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2014年,以购买力平价为衡量标准,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为什么连续38 年间,中国能保持较高的GDP增长率,以快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有人称它为人类经济史上未曾有过的奇迹!许多世界上的经济学者,都在思索寻求答案。林毅夫教授说:
“我的答案非常简单。中国在1978年之后如此迅速发展,得益于‘后来者优势’。经济发展的人均GDP与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有赖于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如何做到这一点?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观点来说:需要在现有的产业内不断有技术创新,以及新的更高附加值产业不断涌现,可以将劳动力和各种资源从附加值低的产业做重新配置,成为附加值高的产业。想提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必需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发明新技术,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借鉴成熟的技术,以此大大降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成本与风险。若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它们会比发达国家发展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