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台海名家  >> 正文

2018年,开启“两岸都是中国人”模式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台湾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2017年底前几天,参加了上海黄浦区台联举办的“两岸非遗论坛”。来自海峡两岸的非遗传承人介绍他们在传承光大非物质文化上的坚持和努力。来自台湾的邱小姐给我们介绍了她坚持用传统方法采茶、制茶以及她对茶的理解,感触颇多。

  我常喝茶,但对茶没研究。这些年常去台湾,自然也喝了不少台湾茶,也知道了台湾曾经的“茶香岁月”,知道了创造这个传奇的那些故事。

  在台北大稻埕贵德街与西宁北路86巷交叉的巷口,有一处“李春生纪念教会”,这栋建筑就是被誉为“台湾茶叶之父”、台湾茶香岁月的缔造者李春生先生捐建的。

  李春生1838年出身于福建泉州府同安县厦门的贫寒之家。大约14岁时,李春生随父亲成为基督徒,在与西方教士的互动中学会流利英语,1857年进入厦门英商怡记洋行,从事洋货及茶叶贸易。1865年,受聘宝顺洋行到台北工作,从此开创台湾“南糖北茶”的对外贸易岁月。

  当时的台湾正处在对外开放的初期。1860年,清廷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被迫开放安平、高雄、淡水、基隆为通商口岸,外国洋行开始进入台北,开启了大稻埕繁荣之机。宝顺洋行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大稻埕的。宝顺洋行的杜德发现台北周边适宜种茶,便从福建安溪引进茶苗赊给农民种植,收购茶叶后运到厦门加工出口,然而这样成本很高没有竞争力。李春生到来后,一面大量引进福建茶苗,一面从福建引进炒茶师傅在大稻埕就地加工,同时,根据台北茶叶的特点改进烘焙制作方法,使台湾茶迅速形成质优价廉优势,加上他的行销经验,台湾乌龙茶深受国际市场喜爱。1869年,台湾乌龙茶首次直销美国,两艘大帆船装载2131担安溪种精制乌龙试销纽约,一炮而红。此后,外商洋行及大陆茶商迅速抢滩大稻埕,茶叶逐渐成为台湾最大宗出口商品。李春生也因此积累大量财富,成为台湾仅次于板桥林家的富豪。

  如果说台北的“茶叶之门”是李春生开启的,那么,使台湾茶叶迅速占世界广大市场的则有赖于更多的茶商。

  在离“李春生纪念教会”不远处的贵德街73号“锦记茶行”,这幢豪华大宅是大稻埕另一个茶叶大亨陈天来的故居。1891年,20岁的陈天来斥资创办“锦记茶行”。他成功开拓东南亚市场,业务遍及新加坡、印尼等地,成为台北又一顶级茶叶富豪。1927年到1939年的12年间,他一直担任台湾茶商公会会长。值得一提的,陈天来的祖籍也是福建南安,他的父亲陈泽粟是与李春生同期来台的。

  在这里说了这么长的故事,我是想告诉大家,台湾的茶香岁月,有他的历史机缘,而开启这个“茶叶之门”的却是中国人自已。中国人李春生、陈泽粟,从中国厦门移居中国台湾,成就了台湾的“茶香岁月”。

  其实,回顾台湾的开发史,就是中国人在自己土地上的开台史。现在台湾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早期原汉通婚“有唐山公、无唐山嬷”现象否定两岸中国人的血缘联系。用荷兰、大清、日本都是外来政权,来否定台湾是中国领土。用“台湾人要出头天”来强化“台独”意识。这些都是不值一驳的无稽之谈。早期来台汉民都是经商打短工为主,且人数不多。到荷兰殖民时期的1652年郭怀一起义时,岛上汉人仅15000人至20000万人而已,此次起义有五分之一汉人被杀。郑成功收复台湾,带来第一次较大规模移民,但岛上汉人也仅增加一、二万人而已。施琅统一台湾后,岛上大量汉民返回大陆,1685年时,全岛汉人仅30000人左右。直到“林爽文事件”后,才开启大规模移民,此后的30年间,岛上移民暴增90万人。1811年时,岛内汉人总数达到195万左右。

  所以,现在那些鼓吹“台独”的人,绝大部分的祖先都是清延统一台湾后,而且是18世纪后半期才入岛的。他们的祖先只是从中国的福建、广东移民到中国的台湾而已。他们有“唐山公”也有“唐山嬷”,他们一直是大清子民,何来大清殖民之说?他们中的许多人倒是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遭到屠杀、打压。

  台湾人就是中国人,这是两岸最根本的现状。蔡英文口口声声说要维持现状,但拒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中”,又放任甚至鼓励岛内各种“去中国化”行为,这是要维持什么样的现状呢?或者,蔡英文希望维持的是当前两岸各种政治交流中断的“冷和”现状?“冷和”,经不起民意的热炒,当岛内“台独”花样百出时,大陆怎能袖手旁观?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这是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牢不可破的底线。2018年己经开启,蔡英文当局应该认真思考两岸关系在新的一年的启动模式,让李春生、陈天来们认祖归宗吧,维持现状的钥匙就是现状本身——两岸都是中国人。

相关新闻
港媒:两岸分久必合,统一是大势所趋

香港中评社1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铭清日前在福州举行的“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说,中华民族历史上尽管有过多种政权的并存,有过不同民族居于统治地位,有过短时间的分裂,但是国家统一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也是两岸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文化台独”企图削弱甚至...

2018台湾政治经济面临危机挑战

台湾《中央网络报》1月1日发表社评指出,过去一年,台湾的经济虽然差强人意,但政治上风波不断,两岸纷扰不安。新的一年,在选举因素影响下,政治经济各方面,也都令人难以乐观,预料种种危机与挑战都会纷至沓来。   过去一年里,民进党当局在政治上,以“转型正义”之名对国民党大肆清算斗争,手段之毒辣,动作之粗暴,较诸“威权”时代犹有过之;而其执意推动的“...

台湾“九合一”选举年届临 局势恐更纷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在悄然中流转,送走2017年最后一抹夕阳,迎来2018年第一道曙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台湾在这新的一年,将会有什么新年新运数,让人既期待又担忧。   台湾《中华日报》1日发表社论说,在新的一年,台湾因为政治局势、政策施为、两岸关系、“外交”形势,乃至经济态势,都将延续去年的纷纷扰扰。何况,今年是“九合一”选举年,将选出六大...

台湾有多少人愿为“台独”而战?

香港中评社1日发表社评说,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去年年终记者会移师军方所属中山科学研究院龙园园区举行,并安排媒体参观台湾自行研发的武器。尽管蔡英文强调,“两岸关系不会暴走、不会僵住、也不会走回在过去国民党威权时代,不相往来的老路。”军事议题却特别被凸显。和平诚可贵,没人愿意发生战争,绿营尤应思考,台湾究竟有多少人愿为“台独”而战?   蔡英文在...

民进党一意孤行搞“台独”下场会如何?

蔡英文在年终记者会中指出,两岸关系不会暴走,不会僵住,也不会走回再过去国民党威权时代,不相往来的老路。她强调,这个时候有任何对台动武的可能性,应该都不在现在决策思考里面。   对此,台湾《中央网络报》在2017年12月31当日发表社评指出,平心而论,蔡英文的谈话当然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冷静思考,却令人倍感忧心。无庸置疑,两岸之间绝对不是台湾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