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 图片来源:网络
文剑(评论员)
12月14日,台湾著名诗人,《乡愁》的作者余光中病逝,享寿90岁。祖籍福建永春的余光中老人,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是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和优秀翻译家。其中,《乡愁》被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惊闻余老仙逝,尤为感伤。再捧读《乡愁》更为沉思和寄托,两岸同胞不仅过去对《乡愁》的挚爱是永恒的,现在更对《乡愁》有一种发在内心的精神依托和情感寄托。浅浅的海峡,让本属于一家人、亲兄弟的两岸同胞,因为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干扰,亲情割裂,乡愁涌上。一水之隔,成了两岸同胞血脉的屏障,情感的枷锁,都不断的试图闯过去、融化掉这条本不该有的乡愁。
终于,两岸放下干戈,重归友好,找回联结。这也让拥有乡愁的两岸同胞,不在隔海相望,苦苦等候。不管相近何种方法,都跨越海峡,找到亲人,重拾亲情。乡愁的情节也在浓浓的亲情之下,淡了,融了。
余老的《乡愁》演绎了家国情怀,更彰显了家人真爱。一枚小小的邮票线牵两头,连着血脉,系着亲情;一张窄窄的船票联结手足,一家人,亲兄弟。这也成为余老留给世人最宝贵、最真诚、最淳朴的乡愁财富和情感。
余老逝世,在两岸三地,微信朋友圈、报纸期刊、网络媒体都已各自的方式记录着、传承着、演绎着、宣扬着他爱国爱家的情节,和忧国忧民的情感。特别是他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疾呼与挚爱,都深深感染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虽然,两岸尚未统一,让余老抱着乡愁而驾鹤西去,但是他的期待和盼望,终究会在所有中国人的努力和奋斗之中,中华民族的统一定会早日实现。因为,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记得前不久,余老对蔡英文当局搞文化“去中国化”,身体力行的谴责和抗争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成为“台独”分子的工具,并借此毒害着年轻的台湾一代。诚然,这种企图即便一时得利,但终究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