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台海名家  >> 正文

余老走了 乡愁还在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华夏经纬网 文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余光中 图片来源:网络

  文剑(评论员)

  12月14日,台湾著名诗人,《乡愁》的作者余光中病逝,享寿90岁。祖籍福建永春的余光中老人,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是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和优秀翻译家。其中,《乡愁》被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惊闻余老仙逝,尤为感伤。再捧读《乡愁》更为沉思和寄托,两岸同胞不仅过去对《乡愁》的挚爱是永恒的,现在更对《乡愁》有一种发在内心的精神依托和情感寄托。浅浅的海峡,让本属于一家人、亲兄弟的两岸同胞,因为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干扰,亲情割裂,乡愁涌上。一水之隔,成了两岸同胞血脉的屏障,情感的枷锁,都不断的试图闯过去、融化掉这条本不该有的乡愁。

   终于,两岸放下干戈,重归友好,找回联结。这也让拥有乡愁的两岸同胞,不在隔海相望,苦苦等候。不管相近何种方法,都跨越海峡,找到亲人,重拾亲情。乡愁的情节也在浓浓的亲情之下,淡了,融了。

   余老的《乡愁》演绎了家国情怀,更彰显了家人真爱。一枚小小的邮票线牵两头,连着血脉,系着亲情;一张窄窄的船票联结手足,一家人,亲兄弟。这也成为余老留给世人最宝贵、最真诚、最淳朴的乡愁财富和情感。

   余老逝世,在两岸三地,微信朋友圈、报纸期刊、网络媒体都已各自的方式记录着、传承着、演绎着、宣扬着他爱国爱家的情节,和忧国忧民的情感。特别是他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疾呼与挚爱,都深深感染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虽然,两岸尚未统一,让余老抱着乡愁而驾鹤西去,但是他的期待和盼望,终究会在所有中国人的努力和奋斗之中,中华民族的统一定会早日实现。因为,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记得前不久,余老对蔡英文当局搞文化“去中国化”,身体力行的谴责和抗争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成为“台独”分子的工具,并借此毒害着年轻的台湾一代。诚然,这种企图即便一时得利,但终究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小丑。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特别策划:告别余光中

余光中 图片来源:网络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过世,享寿90。原先只以为是天气多变、气温偏低,到医院检查後决定住院静养,没想到疑似有些小中风,肺部感染、转进加护病房;旅居在外的女儿们也从国外赶回,谢绝采访,结果1天之隔,这位作品多选入课本、文坛...

余光中曾幽默解读成名作:乡愁把我整个人遮住了

2010年,余光中在北京。图据《北京日报》   12月14日,著名文学家、诗人余光中先生辞世,享年90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乡愁》,是余光中最著名的诗作之一,不难想象,在那个...

余光中病逝 两岸民众缅怀

台湾中山大学外国语文系荣誉退休教授、诗人余光中(图)14日上午10时多病逝。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着有新诗、散文、评论、翻译、编辑等,多篇作品选入两岸三地大学、中学教科书,定居高雄。图片来源:台湾“中央社”档案照片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右手写诗,左手写文...

余光中的香港学生:他到生命的最后还是在写作

一代文学大师、著名诗人余光中14日在台湾高雄病逝。余光中曾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系主任,对港中大贡献良多。港中大深表哀悼。   资料图:2008年5月4日下午,“台北文学季”五四文学茶会在台北市举办,诗人余光中在会前签名留念。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摄   香港是余光中...

余光中逝世 他的乡愁诗意让人怀念

12月14日,台湾中山大学发布新闻简讯,该校荣誉退休教授余光中上午10时许病逝。两岸众多媒体纷纷转发这一新闻及关于余光中生平和作品的系列文章,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通过重温余光中作品的方式,表达纪念与哀悼之意。 最后露面在生日聚会 据医院透露,余光中11月27日由家属送至院内急诊,经医师诊断为急性脑中风;因他89岁高龄易发生呛咳,住院期间陆续并发心衰竭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