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玉(评论员)
12月5日,台“立法院”三读通过“促进转型正义条例”,针对所谓1945年8月15至1992年11月6日国民党执政期间遭受司法迫害者进行“平反”。民进党当局将借此启动新一波政治清算运动,为其推动“去中国化”增设锋利“凶器”。
根据条例规定,在台当局下设“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成员将由“行政院长”提名,“立法院”任命,按目前民进党全面执政的状况,“促转会”成员将由亲民进党者轻松把持,贯彻该党意志。“促转会”所谓的五大任务是,“开放政治档案;清除维权象征、保存不义遗址;平复司法不法、还原历史真相;不当党产处理及运用”。“促转会”应主动调查真相,撰写调查报告,规划人事清查处置及相关救济程序。条例还规定了惩治措施,要求接受调查的机关、团体、事业或有关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得规避、拒绝或妨碍调查,不得隐匿相关资料或虚伪陈述,否则将受到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岛内舆论认为,条例规定几乎等于给了民进党当局“为所欲为清算政治对手的屠刀,任何涉事主体随时可能成为砧板上待宰的羔羊”。
民进党矛头直指“两蒋”退踞台湾后执政的政策,为“去中国化”政策提供更多借口和便利。条例将“两蒋”执政时期定义为“威权时期”,认为是充满政治迫害和不公不义的“政治屠杀”。因此需要清除“两蒋”时期遗留下来的威权象征,重新阐述历史。这就为民进党去除岛内涉及有关中国历史、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联结提供了合法化,只要冠以“威权象征”即可清除。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两岸隔绝数十年后开启交流大门的时期,大陆方面及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群体都在纪念两岸交流30周年,然而民进党当局很可能利用条例规定对两岸交流史任意“开动铡刀”,篡改历史,破坏两岸人民融合发展的氛围。
岛内认同和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党、团体、个人将首当其冲。在当前两岸机制化交流中断的情况下,两岸民间社会交流渐成主流,不愿看到两岸关系走近的民进党,此前对此一直缺少“控制阀门”,也不敢公开反对制止。但“促转条例”让民进党抓到了一丝机会。“促转条例”及所设的“促转会”受到民进党把持,不排除民进党当局利用所谓“调查历史真相”的机会,打压排挤赞同和支持过两岸关系交流的岛内团体、个人,在岛内形成新的“白色恐怖”。如果民进党不断加大打压力度,岛内有意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的群体可能受到冲击,这对处在风雨飘摇的两岸关系将是雪上加霜,两岸民间社会交流态势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来源:华夏经纬网
网址:http://www.huaxia.com/thpl/djpl/2017/12/5564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