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建民
30年接近三分之一世纪,不论是国际政治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科技进步,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样海峡两岸内部以及两岸关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海峡两岸从趋于解冻、缓和、往来到逐步转变为大交流、大发展,两岸和平发展有了重大进展,两岸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但两岸政治关系更加对立,国家认同与政治发展目标却出现巨大裂痕,岛内分离主义更加严重,国家统一面临的挑战更加艰巨。可谓,30年两岸关系发展有喜有忧,有进有退。
第一,两岸关系的内部结构呈现“台衰陆兴”与“台退陆进”的巨变。30年来,两岸经济发展与综合实力发生了历史性的翻转。台湾经济发展优势逐步消失,“经济奇迹”坠落,经济优越感消退,民众自信心弱化;大陆则迅速崛起,一举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贸易体,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大,民众自信心增强,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重要影响,对解决台湾问题更加自信,更具优势。
第二,两岸事务性协商确立的“九二共识”,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基础。两岸的接触是一步步突破的,有许多偶然的因素与诸多不同的方式,1986年的华航事件是其之一,为日后两岸的接触有重要启示。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的成立,为两岸的协商准备了条件,随后逐步展开一系列的接触与协商,并最终于1992年达成在两岸在事务性协商中坚持的基本原则,即“九二共识”,并成为日后两岸关系发展的最重要政治基础。
第三,两岸互动主线从普遍性的一个中国认同与追求国家统一变为国家认同分歧的扩大与对立,从谁代表中国的正统之争变为统独之争。1987年前后,两岸刚刚结束对峙、冷战状态,接触逐步增多,往来增加,但双方对一个中国的认同没有争议,对国家统一的追求没有本质区别,岛内民众90%以上认同一个中国、追求统一。但30年后,这一现象完全改变,岛内民众对国家认同出现重大转变,中国人认同持续走低,分离主义高涨,台湾主体意识或“台独”意识成为主流意识,“台湾国家化认同”持续走高,对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带来巨大挑战。
第四,两岸经济上日益紧密,政治上却日益对立。30年来,两岸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两岸贸易、投资、金融与产业合作全面发展,甚至一度建立了经济合作的机制化与制度化,在经济上初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然而,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与紧密化、制度化,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度上升,但两岸政治关系未有实质性突破,一直处于间接或直接的事务性接触,无法进行政治性接触,更无法有任何政治性协商与讨论。这在全球范围与人类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独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