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2月12日讯 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 、美丽岛电子报副董事长郭正亮今日在本报撰文,全文如下:
台当局“教育部”修改历史课纲,把2007年扁“政府”的“去中国化”史观,改回到符合“宪法”现状的“中华民国在台湾”史观,不料却引起民进党反弹。先是台南市长赖清德下令所属高中抵制“中央”,然后是苏贞昌主导的党中央通过决议,要求执政6县市采取一致行动抵制,并要求“教育部”撤回课纲。
问题是,民进党近年推动“台独路线”转型,正是以“中华民国在台湾”为主诉求,转型基调就是尊重两岸“宪法”现状,改称对岸为“中国大陆”,为民共交流创造更多弹性空间。如今却突然走回头路,强调“去中国化”的“台独”历史课纲,如此激进反转,难免令人感到错愕不解。
以赖清德为例,2013年7月率领市府官员参访香港,推销台南旅游观光,就表示“若为市政需要,未来不排除访问中国大陆”,当时他也以“中国大陆”称对岸,与旧版历史课纲用语完全不同。2014年1月蔡英文基金会访问北京,蔡在归来记者会上,也改以“中国大陆”称呼。2012年3月,当时仍代理民进党主席的高雄市长陈菊,也在市议会备询时,首度改以“中国大陆”称呼;更不要说公开主张回归两岸“宪法”,提议“宪法各表”作为两岸新平台的谢长廷。
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赖市长如此明显“内外有别”:对内标榜“去中国化”、对外改称“与中国大陆往来”,难道以为可以左右逢源?这未免太低估旁观者清的判断力了。
民进党一方面想推动两岸路线转型,一方面却走不出作茧自缚的“台独”史观,如此自相矛盾,既然无法自圆其说,又如何取信大陆?近来日本企图否定历史,引发大陆强烈反弹,大陆对中日历史尚且如此在乎,对于更攸关核心利益的两岸历史,岂有可能例外?
更严重的是,民进党再度强调“台独”史观,也将和代表中共路线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面冲撞,不但会引起大陆不分官民的强烈反弹,也将深化民进党的“逢中必反”形象。民进党如此缺乏审慎评估,轻率重返“台独”史观,民共好不容易萌芽的交流成果,以及多年付出心血的两岸转型努力,恐将成为历史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