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黄埔军校迎来建校100周年纪念日,两岸都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现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与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以其鲜明的“台独”立场,参加台军黄埔百年纪念活动,这预示着,台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面临与民进党“转型正义”的持续对抗。
回望历史,思考前路。海峡之声邀请到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黄埔军校研究中心陈予欢研究员,南京大学台研所杨泽军教授,聊一聊黄埔百年,到底留给了我们哪些精神?这种精神对年轻一代的台军官兵有何意义?在“台独”顽固分子指挥下的台军,究竟该走哪条路?
第一个关键词——“爱国”。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对全校师生讲:“今天成立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学校门前的一副对联更是写得明白:“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这副对联,吸引了无数革命青年义无反顾地走上救国为民之路。
▲黄埔军校旧址资料图
建立之初的黄埔军校,标榜的是怎样的精神内核和目标理想?
陈予欢:黄埔军校是在孙中山的倡导下,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创建的,爱国和祖国统一是孙中山一直倡导的目标。
按照孙中山的讲法就是,“我们要在革命军中创立革命主义的精神,在反帝反封建,在国民革命运动中发挥青年军人的作用”。所以后来在军校的创办时期,就实行了军事教育和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而且非常成功。政治工作的创建,军队军校的政治工作的开辟,对于军队的政治教育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革命军不仅仅要有精神有制度,还要有革命的斗志,这就是爱国主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这个创办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深度参与,比如在周恩来创建的政治部的领导下,在第4期开始招了大批的学员,而且许多共产党人参与到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黄埔军校开创的是一种怎样的政治教育模式,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杨泽军:黄埔军校的诞生,与此前的旧讲武堂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引入了政治教育制度。在加强政策教育的同时,注重学员们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黄埔特色的政治教育理念和模式。政治思想教育,核心是要解决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根本问题。
黄埔军校初期,这些问题应该说是解决得还不错的。为谁当兵?自然是为国家当兵,报效国家,要打倒军阀,打倒列强,保家卫国;为民当兵,报效人民,为民服务。所以黄埔精神,就包含了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两部分的爱国精神。
黄埔军校之所以如此重视政治教育,应该说与三方面有关。首先,中山先生的高度重视,亲力亲为,他亲自兼任军校总理,对学员们的政治教育有严格的要求。第二,受到苏联红军重视政治教育的影响,黄埔军就是在苏联帮助下建立起来的,那么也吸取了苏联红军的建军经验。第三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挥了特殊作用,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工作都由共产党人所担负,特别是周恩来成为军校政治部主任,创造性制定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制度,加之萧楚女、聂荣臻等一批红色教官的加盟,军校的政治教育工作风生水起,生动活泼,校园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所以,走上战场的黄埔军人们,可以说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在大革命时期,在无比残酷的抗日战争时期,反帝反封建,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立下了一个又一个不朽的功勋。可以看出军校的政治教育工作影响极其深远。
黄埔军校完成了哪些革命的事业?如何诠释“爱国”的初心?
杨泽军:黄埔军校,应该说他的历史功勋是伟大的、不朽的。黄埔军校建校时,中国是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列强环视,虎视眈眈,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耀武扬威。国内则是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加之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痛苦不堪。可以说是国将不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黄埔军校正是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应运而生。广大的青年积极响应,纷纷投身到学校学习,仅以抗日战争看,在全国的抗日战场上,到处都有黄埔人的身影。据军校校史研究专家陈宇提供的资料显示,主校分校和各种训练班,第一到第六期的毕业生合计约有2万余人。国共两军中,黄埔出身的团职以上的军事指挥官约有3,000人之多,其中师长以上的约有300余位。
他们指挥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抗日之师,参与指挥了绝大多数会战和战役。从第七到第十九期走出来的毕业生合计约22万人。他们大多担任团、营、连、排等中下级军官。在抗战的正面战场,黄埔出生的团级指挥员占据了指挥系统的大半壁江山。
即便在敌后战场同样也活跃着许许多多的黄埔人的身影,他们积极投身到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许许多多的战役都是由黄埔人指挥,参战,才取得了胜利。这些历史功勋,都足以表现出他们没有忘记初心,没有忘记建校宗旨,也没有忘记黄埔精神,他们的优异表现,都是初心的转化,是对初心的践行,也是对黄埔精神的最好诠释。
时至今日,不忘黄埔人的初心,就是要继承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要爱我祖国,爱我中华。遵循中山先生的遗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积极为祖国统一,为中华民族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忘黄埔人的初心,就是对黄埔精神最好的传承,也是今天我们对黄埔建校百年最好的纪念。【来源:海峡之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