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金门遭受炮击后不久,美国媒体大肆渲染,美驻关岛战略空军已奉命携带核炸弹,准备随时轰炸中国大陆。此前,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已计划了具体型号的核弹头,台湾甚至修建了可供B-52轰炸机起降的机场和存放核弹头的仓库。针锋相对的苏联则称,若远东发生战争,社会主义阵营将集体援助中国。
一时间,核战乌云密布台海上空,两大阵营之间剑拔弩张......亲自策划金门炮战的毛泽东,又将如何应对呢?
1958年9月6日,奉赫鲁晓夫之命,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紧急秘密访华。毛泽东开门见山,打消了葛罗米柯的担扰,称中国会承担这场战争的责任,不会拖苏联下水。至于美国人所威胁的核战,毛泽东毫无惧色。
▲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对艾森豪威尔来说,毛泽东的态度并不意外。两天前的9月4日,毛泽东下令前线部队停止炮击三天,并声明“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
这是金门炮战以来,中美之间第一次交锋。作为回应,艾森豪威尔政府声明将金门、马祖纳入美军协防范围,同时也提出希望与中国大陆重启大使级会谈。
▲蒋介石与美军官兵
此刻,身在台北的蒋介石早已坐立不安。美军协防金门、马祖,一直以来是蒋介石梦寐以求的,不想竟然由自己的老对手毛泽东促成。
在9月底的记者会上,蒋介石声称不再以金马为“反攻大陆”的桥头堡,而是强调金马为防御台湾的屏障。自退败台湾以来,这是蒋介石首次声明放弃“反攻大陆”。
记者会后不久,美国政府持续向蒋介石施压,希望他放弃金门、马祖,这令蒋介石深感绝望。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姜廷玉:
美国的意图很明确,就是把台湾和大陆割裂开来,想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阴谋,蒋介石表示坚决不撤兵。
当蒋介石与美国之间的矛盾再次公开化时,毛泽东出手了。
▲由毛泽东起草、以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10月6日,由毛泽东起草、以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10月13日,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表示,只要蒋氏父子能抵制美国,我们可以同他合作。
但毛泽东的好意并没有收到回报。原来,蒋介石失去美军护航之后,为争取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台商议对策,再次一改之前论调,声称将对解放军强硬反击。无奈之下,杜勒斯匆忙赶往台湾,美军第七舰队也只得再次护航。
▲美国军舰为国民党运输船队护航
毛泽东对此十分愤怒,他认为这是美国的公开挑衅。10月20日,解放军对金门进行了猛烈炮击。
▲解放军炮兵向金门开炮
1958年10月23日,美蒋会谈结束,杜勒斯提出把金门、马祖纳入协防,但对国民党守军从两地撤出的要求,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作为让步,蒋介石同意对大陆放弃武力。
老对手的困难,毛泽东看在眼里。10月25日,《再告台湾同胞书》在福建前线广播中被播报出来,核心内容就是“单打双不打”。此后,虽然金门上空的炮声并未完全停止,但两岸射出的炮弹却拥有了一种特别的默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 朱卫东:
毛泽东和蒋介石后来在维护“一个中国”这个问题上心有灵犀的,是一种默契配合的,实际上是做球给蒋介石,这一点蒋介石后来也越来越明白。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时任国防部长徐向前发布命令:从当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对大小金门、大担、二担的炮击。至此,持续20多年的金门炮战正式结束。
▲解放军万炮齐发,炮击金门
1958年炮击金门,沉重打击了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和美国搞“两个中国”的企图,有力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维护国家统一的立场和决心。
六十余载潮起潮落,往日的硝烟早已散去。今天,厦门、金门已成为海峡两岸民众交流的最前沿。
▲金门已成为海峡两岸民众交流的最前沿
▲金厦海域乘船观光的两岸游客
▲2018年8月5日,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
2018年8月5日,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用两地的水酿成的金门高粱酒,今天已成为金门的“特产”。
水乳交融、血脉相连,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