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6月4日消息(姜廷玉)1958年,面对美国的军事恐吓和台湾当局的战争叫嚣,毛泽东决策和指挥了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炮击金门作战,是新中国一次较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它挫败了美国当局干涉中国内政,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严惩了台湾国民党军队,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炮击金门作战,既是一场军事斗争,也是一场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和宣传斗争。毛泽东着眼于战略全局,灵活地把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理、有利、有节,牢牢地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充分显示了毛泽东把握军事斗争主动权的高超指挥艺术和灵活的策略原则。
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指示,立即集中力量,对金门国民党军予以突然猛烈的打击。
8月20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作出炮击金门的最后决定。他指示:立即集中力量,对金门国民党军予以突然猛烈的打击(不打马祖),把它封锁起来。
8月21日,毛泽东约见叶飞,听取叶飞关于福建前线部队炮击金门作战准备的汇报。当天,中央军委命令福建前线部队于8月23日开始,对大、小金门岛实施一次大规模的炮击。
1958年,我军海岸炮兵炮击金门(资料图)
8月23日17时30分,随着一串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福建前线部队开始炮击。顷刻间,万炮齐发,成群成串的炮弹向金门方面倾泻过去,金门岛顿时陷入烟雾火海之中。炮击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发射炮弹近3万发,击毙击伤国民党军中将以下官兵600余人,国民党军金门防卫司令部3名副司令官和2名美军顾问在炮火中丧生。炮击摧毁金门岛大批军用设施,有线通信系统被破坏。
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炮击金门(资料图)
为了扩大战果,8月24日,福建前线指挥部又组织炮兵和海军舰艇,对金门国民党军进行第二次联合打击,取得了击伤敌“中海”号大型运输舰,炸沉4000吨“台生”号货轮的重大胜利。
随后,福建前线指挥部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以炮兵、海军、空军从地面、海上和空中对金门全面封锁。在解放军连续炮击下,金门国民党守军士气沮丧,军心浮动,惊恐万状,补给运输几乎中断。
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炮击金门阵地一角(资料图)
人民解放军大规模的炮击和对金门的封锁,给台湾国民党当局以沉重的打击,也震惊了美国。美国政府急调太平洋第七舰队主力和地中海第六舰队一部分兵力,集结于台湾海峡地区。至9月初,美国集结于台湾海峡的各种舰艇60多艘、飞机430多架,总兵力达20多万人。
鉴于金门炮战已沉重地打击了金门国民党军,并已调动了美国军队,支援中东人民斗争的目的已达成,毛泽东于9月3日晚决定,福建前线自9月4日起停止炮击3天,以观各方面动态。9月4日,中国政府发表《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布中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舰船,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允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并重申中国有权采取一切适当的办法在适当的时候,收复台湾和澎湖等地,这是中国内政,不容外国干涉。
9月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15次会议的讲话中分析了炮击金门以来的国际形势,提出了“绞索政策”。他说:“美国现在在我们这里来了个‘大包干’制度,索性把金门、马祖,还有些大担岛、二担岛、东碇岛一切包过去,我看它就舒服了。它上了我们的‘绞索’,美国的颈吊在我们中国的铁的绞索上面。台湾也是个‘绞索’,不过要隔离得远一点。它要把金门这一套包括进去,那它的头更接近我们。我们哪一天踢它一脚,它走不掉,因为它被一根索子绞住了。”毛泽东还提议把“绞索”政策发表一下。他说:“讲清楚这个问题,对人民有益处,对世界各国也有益处,对美国人民也有益处。”
9月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表关于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的声明,严正指出:中国政府完全有权对盘踞在沿海岛屿的蒋介石部队给予坚决的打击和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任何外来干涉,都是侵犯中国主权的罪恶行动。
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9月7日,派出军舰为国民党军护航,并侵入金门、厦门地区的中国内海活动。
对于美军的公开挑衅和侵略行为,9月8日,福建前线部队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对金门国民党守军再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炮击,炮击持续5小时20分,国民党军“美乐”号军舰被击中爆炸沉没,“美珍”号军舰中弹后逃窜。护航的美国军舰逃跑。9月11日,福建前线部队再次对在美军军舰护送下的国民党军舰进行炮击,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美军军舰见解放军炮火,便掉头撤向外海观战。
在进行炮击的同时,中国政府利用外交手段和舆论工具,揭露美军的侵略行径,赢得了军事斗争和外交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