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台海钩沉  >> 正文

清朝是如何统一台湾的(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上观新闻 学习时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清朝如何统一台湾


  清政府统一台湾的想法在顺治朝时即有,但囿于内外局势,主要精力放在了统一中原地区,无暇东顾,暂无实力统一台湾。在康熙朝,国力日益强大的大背景下,在郑氏政权日益退化为分裂割据势力的前提下,清政府统一台湾不仅必要,且有能力。


  郑经继承延平郡王之爵后,虽同清政府对立,但康熙统一台湾的策略,并非是纯粹的武力统一,而是优先招抚,积极争取台湾郑氏政权及其兵民的归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康熙七年,施琅在奏疏中提到:“去岁朝廷遣官前往招抚,未见实意归诚。”可见,清政府的招抚效果比较有限。不战而屈人之兵固然是至善之策,但亦应将伐兵和攻城作为万不得已之策。对于清朝统一台湾而言,这个策略也适用。时人评价清政府统一台湾之举:“穷兵黩武,固非福世之图;而纵乱养奸,亦非安邦之策”,即虽然不提倡穷兵黩武,但也绝不能坐视台湾长期分裂,进而扰乱中原内地。针对台湾偏安政权不接受清政府招抚,施琅曾言:“从来顺抚逆剿,大关国体,岂容顽抗而止。”认为若招抚无效,则当以武力相临。清政府在力行招抚的同时,也在筹备武力统一,以备他日之需。

施琅


  康熙时,清政府耗时八年平定三藩叛乱,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之后,才于康熙二十年完全平定。此后,清政府得以休养生息,即便偶有战争,亦无伤元气,康乾盛世渐有发端,国力日益强盛。这一时期,清政府的财政状况开始好转,有了足够的精力和财力处理台湾问题,且彼时清廷君臣之间和谐团结,尽管有些臣工在出兵台湾的方式和时机上存在不同看法,但总体来说,清廷上下对于收复台湾的意愿是一致的,不愿坐视郑氏政权而不管,而且对收复台湾也有足够的信心。


  反观台湾政权,则从三藩之乱爆发开始陷入困境。郑氏政权响应三藩,配合三藩反清,却在福建同靖南王耿精忠争抢地盘。此后,郑氏政权在东南沿海被清军击败,大伤元气。在清政府的封锁下,台湾经济陷入困境,彼时,台湾“谷价沸腾,粮饷匮乏,人心思变”。郑氏政权参与三藩之乱,在一定程度削弱了自身实力。


  康熙二十年,郑经三藩之乱末期去世,为清政府统一台湾创造了一定的契机。此时台湾内部陷入内斗,郑经长子为冯锡范所杀,刘国轩、冯锡范拥立尚未成年的郑经次子郑克塽为延平郡王。


  康熙得知此情形后,认为收复台湾的时机已趋于成熟。此后,正如康熙所预测,得势的刘国轩对反对势力大加镇压,造成台湾地区“人人思危,芒刺在背,间有向义内应,奈隔绝汪洋,难以朝呼夕应”。台湾出现内争之后,不时有人从台湾逃至福建,为清政府统一台湾积累了条件。此外,台湾地方相对狭小,民户有限,以有限之田赋供应独立政权,养育数万之兵,负担极为沉重,即如清人所言:“盖就其一隅之产,以供百万之费,政繁赋重,民心已思变久矣。”


  “夫兵,凶事也”,古人亦认为用兵攻杀并非最优之策。因此,即使收复台湾的时机已经成熟,康熙仍秉持刚柔并济的策略。但由于郑氏政权拒不归附,甚至试图长期维持分裂局势,故清政府不得不采取武力。在收复澎湖后,清政府重点打击分裂气焰,震慑分裂势力,用兵和招抚并行不废,最大限度地争取了台湾各方势力的投诚,最终实现了此后郑氏政权的和平归附。


  清政府统一台湾,筹划已久,但迟迟未能付诸实践,原因除了彼时清朝的内部和外部形势外,还有信心和决心问题。“台湾剿抚之说,纷纷数岁未决也”,清廷内部对统一台湾立场不一,而施琅认为,只主抚而不言武亦不可取,一方面全力向康熙建议统一台湾,另一方面主张在招抚无效的情形下武力攻台。康熙亦持这种观点,他认为,如果不统一台湾,“则沿海一带地方,民鲜干止之乐,兵有征调之繁”。当时,清廷诸大臣对能否隔海统一台湾议论纷纷、并无自信,只有施琅“摅忱力赞”。在施琅的支持下,康熙坚定了统一台湾的决心。康熙认为施琅不仅能从精神上支持自己,还是领兵收复台湾的最佳人选,正如康熙所说:“朕惟国家有戡乱宁民之略,必有协谋宣力之臣。”此外,福建总督姚启圣亦是统一台湾的功臣之一,施琅主要是练兵和领兵打仗,而姚启圣则是积极做好后勤筹备工作。攻台之前,姚启圣调兵制器,奖励士卒,捐造船只,无所不备。

姚启圣


  康熙二十一年时,清军“一面整船,一面练兵,兼工制造器械”,积极做好战备工作。到康熙二十二年,面对迟迟不肯受抚的郑氏政权,清军已开始准备正式攻台工作,未雨绸缪,注重后勤筹备和供应对战事的重要影响,开始积极筹备进剿军前所需兵饷、米折、应用器械及修理船只、预备物料。此后,清朝统一台湾,已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个东风,便是海风,“夫南风之信,风轻浪平,将士无晕眩之患,且居上风上流,势如破竹,岂不一鼓而收全胜”,一旦风信适宜,清朝便可大军出动。


  水师提督施琅深知“攻心为上”的策略,在主张武力统一台湾的同时,还提倡争取台湾民心,减少清军统一台湾的障碍,降低双方的战争伤亡。施琅治军严明、名声在外,在清政府出兵台湾之前,已有不少兵民逃离台湾回到福建,原因便是不少台湾兵民“私相偶语,提督不嗜杀人”。


  清政府出兵台湾,战略目标十分明确,即并不打算直接派兵进攻台湾本岛,而是先取澎湖,再以澎湖为突破口,以战逼统:“先取澎湖以扼其吭,则形势可见,声息可通,其利在我。”此后,清军亦按照此策行事,先待风信,此后全力攻取澎湖,同刘国轩带领的郑氏军队在澎湖鏖战。最终刘国轩战败,清军占领澎湖,在战略和地形上掌握了主动。澎湖破时,台湾人心大震,清军占据了地理之利,也猛烈打击了郑氏军队士气,起到了攻心之效。清军攻克澎湖之后,虽然清军伤亡亦多,但并未虐待俘虏,而是“恤其被伤兵卒,予以医药,载其生还,此其恩威已遍洽于台湾”。此种行为,让台湾本岛兵民意识到,投降并无性命之忧,顽抗则凶多吉少,进一步瓦解了台湾士兵的抵抗欲望,“不敢复萌异志”。

钦定平定台湾凯旋图


  在清政府的招谕下,康熙二十二年七月十五日,郑氏政权递交降表文稿,正式向清政府投降。在郑氏政权投降之后,康熙二十二年八月,施琅率清军进入台湾,台湾地区农业商业依然如旧,未受惊扰,民众扶老携幼欢迎施琅所率部众。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谭德塞推文下“大量网友”声援台湾?台媒发现一处“不寻常”!

“中时电子报”注意到,不少给谭德塞回复“不领情”、留言支持台湾的网友,可能来自“同一账号”。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5月5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4日在推特上转贴一张“愿原力与全球医护人员同在”的漫画,引起一些台湾网友批评,还有人要谭德塞辞职。不过,“中时电...

台湾纾困申请一团乱 “蓝委”批:折磨人民!

台湾纾困申请一团乱 “蓝委”批:折磨人民!(图片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立法机构负责人苏贞昌4日宣布要扩大纾困,马上引来众多民众到区公所申请纾困,结果导致一团混乱。国民党团书记长蒋万安指出,事实上连申请的公文都还没下来,流程繁琐,...

惨了?台湾防疫若政治化 港媒揭两大后遗症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台北市长柯文哲日前接受专访表示,政治人物说零case、零小区感染,他觉得战略不对,台湾要有一个概念是“允许一个程度的感染”,应该在经济发展跟感染间取得平衡。对此,有评论也认为,台湾防疫若政治化、民粹化,恐出现两个后遗症,并直言政治需要务实,防疫不宜政治化。   据报道,柯文哲接受TVBS《广告牌人物》人物...

你Pick 哪种台湾便利店?

在台湾,便利店不仅是台湾地标,而且还是打卡圣地。 一店一特色——打卡圣地 以7-11便利店为例,从2008年起,台湾7-Eleven就推出“一店一特色”的项目,每间特色7-Eleven除了是超商门市外,也成了当地的观光景点,吸引大批游客特意前往打卡。台南Tiffany蓝“时尚门市”整家店以Tiffany蓝和欧式风格做设计及装潢,从外观看起来就很特别。 冰箱、舒适区、收银台都使用Ti...

“台湾这四年”之:走进死胡同的对外关系

5月20日,蔡英文的第一个四年任期即将届满,《台湾新闻脸》近期推出特别节目“台湾这四年”,对蔡英文四年来的施政以及岛内政坛百态做全盘梳理。眼下,随着蔡英文第二任期就职时间的临近,据传将有新一波人事调整,而台外事部门主管也在其中。蔡英文2016年上任后,先后任命了两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