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台海钩沉  >> 正文

汪毅夫:林仲良的两岸故事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台湾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汪毅夫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汪毅夫在香港中评网发文,记叙福建诗才林仲良。以下是文章内容:

  林仲良,名有庚,号俊庠,福建闽县人。先后游于罗大佑(台南知府)、唐景崧(台湾兵备道、台湾布政使、署台湾巡抚)幕中。连横《台湾诗乘》记:罗大佑卒于任,“其门人闽县林仲良茂才有赓辑其遗稿,乞唐维卿观察删定,计存古近体诗一百五十有八首,名曰《栗园诗抄》”。林仲良是唐景崧主办的牡丹诗社社友,以诗才名噪一时。林仲良在台居住多年,朋友很多,在台湾诗人施士洁《后苏龛合集》、林鹤年《福雅堂诗抄》里屡被提起。

  1895年,林仲良离台内渡。1897年参加福建丁酉科乡试,中为举人,是“台湾内渡诸生,入籍考试”的一个事例。多年前,我曾见林仲良的举人选录,并在《台湾社会与文化》(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做过介绍。

  林鹤年诗有《赠陶筱云太守兼怀陈耀秋郎中、朱礼泉镇军、林仲良通守》之题,可知林仲良中举后曾得通判(知府、知州的副官)之职。1904年,施士诗有注曰:“乃弟仲良新得河南知州’”,又可知林仲良后来当了知州。

  施士洁离台内渡后,曾在其祖籍地福建晋江西岑(今属福建石狮)小住。其诗有句并注曰:“林逋当日访西岑(谓仲良),话到黄昏便醉心”,记的是林仲良到西岑访问施士洁的故事。“沧桑弹指去来今”(施士洁句),台湾故事当是他们相谈的话题,其时当然不免一番怆然泪下的情节。

相关新闻
汪毅夫:清代职官(文官)制度在台湾

汪毅夫 (图片来源:台胞之家网站)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汪毅夫今天在在香港中评网撰文,介绍清代职官(文官)制度在台湾实行的情况,并指出,谈论“制度史视野里的台湾”,当然要描述“两岸长期同属于一个行政体系”、论述“政治制度相同”即一制的问题也。以下是文章内容。   清代刘继庄《广阳杂记》记:清初,“设台湾一府,台...

汪毅夫:政客搞坏人民泪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汪毅夫(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政客莫不以为非作歹、以搞坏为能事。香港中评社23日发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汪毅夫文章,以下为内容摘编。   1949年2月3日和3月3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先后批准NSC...

汪毅夫:二月初二的期待

汪毅夫(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香港中评社19日发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汪毅夫文章,以下为内容摘编。   在闽、台两地,土地公是庙宇最多的神明,如俗谚所说“厝角厝尾(屋角屋后)土地公”、“田头田尾土地公”。当我们在街巷、在田园里走动,往往会在某个拐点上看到土地公庙、看到慈眉善目的土地公神像。南方天热,我们这一代人...

香茗一杯情百年 ——洪家茶的两岸故事

首届两岸学子敬状元民俗活动在陈文龙尚书庙举行。(资料图片)   洪植锦在研究制茶技艺。(资料图片) 这几天,洪家茶第四代传人洪植锦正在武夷山寻找采用自然农法的茶园,为制作新一季洪家茶做准备,也为振兴洪家茶寻找新路径。   洪家茶的历史可追溯至1878年,彼时从金门烈屿...

汪毅夫:日人“坚执”攻台 停战不允台澎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汪毅夫。(香港中评社资料图)   香港中评社21日发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汪毅夫文章,以下为内容摘编。   中日甲午海战并不在台湾附近的海域开打,然而从甲午(1894)打到乙未(1895)、从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