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台籍志士谢南光等人的建议,台湾的过渡期应为10年。陈仪曾表示:“本人到台湾后,拟先着重国语及国文之教授,务期达到使台胞明白了解祖国文化之目的,此项工作艰巨,然以本人在福建推行国语运动之经验而言,则此种工作在台湾省可望于四年内大部完成。”陈仪原想用4年,来摒弃日语日文,改用汉语汉文。鉴于推行中文遇到的阻力,陈仪采取强制措施,希望立竿见影。
由于语言上的隔阂,本省人与外省人经常产生误会。光复初期,台籍医师的“国语”水平较低,有一天一位军官受伤来到台湾大学附设医院求诊,一位台籍医师诊疗要说“你的病是很轻”,因发音不清楚,误说为“你是汉奸”,这位军官生气就打医师,此事后到警察局审判,始知发音的问题,消除误解,结果无事。
由于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切身体验,两岸人民对日本文化的感受不一。在中国大陆军公教人员看来,日本文化毒害人,必欲去之而后快。在台胞看来,50年日本统治,日本文化并非一无是处,亦有合理的成份。何况,要在一年内改用汉语汉文,实在是强人所难。
彻底铲除日本殖民文化
1947年2月,“二二八事件”爆发。随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下令:第一,要交响乐团演奏几首中国最有价值的歌,介绍给本省各学校,不要再唱日本歌;第二,要体育会尽量将中国式体育姿势介绍过来;第三,要赶快用中国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作材料,编成故事小说给青少年看;第四,不论机关学校,都以用白话文为主,应极力避免用文言及深奥的典故;查禁日本歌曲唱片,各机关、镇公所、各学校悬挂中国地图。
多位有过祖国大陆经验的台籍志士认为,关键在于台湾没有经历大陆的新文化运动和八年抗日战争。要想使台湾本省人与祖国大陆同胞在感情上和心理上彼此包融,必须改造台湾的文化。他们成立了“台湾新文化运动委员会”,号召台胞认识新时代、新环境,树立新意识、新生活”,自己是祖国不可缺的一分子。
经过“二二八事件”的重创,陈仪等人深感,光靠武力,虽可平息“二二八事件”,但根本还在于台湾的彻底中国化,要让台胞使用汉语汉字,穿中国服饰,读中国书,吃中国菜,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与大陆同胞互相往来。陈仪等人意识到,此举必须从娃娃抓起,因此,强制中小学生使用“国语国文”,禁止使用日语,甚至连闽南语、客家语都不准使用,加强对中小学学生的中国历史与地理知识的灌输,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日本衣服、饮食、书籍、建筑、礼节等等,都在禁止之列。
殖民地回归母国后,广大民众在精神层面上的变革通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陈仪大刀阔斧,力排众议,坚决铲除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文化,变日语日文为中国的语言文字。这些做法对台湾青少年影响深远,其成效逐渐显现。今天台湾民众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熟练使用中文写作,与一批祖国大陆来台的中小学中文教师的开创性工作是分不开的。(作者褚静涛,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