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台海钩沉  >> 正文

今天台湾民众讲一口流利中国话,很大归功于光复后的国语运动(3)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台湾网 褚静涛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7、注音符号的应用和推广。教育处编印的“国民学校”和中等学校暂用“国语”课本有了注音表和注音本,民众“国语”读本,左注方音,右注“国音”。全省铁路的站名表、全省公路站名表、民营公司站名表、台北市街巷名称表,在10月间已由“国推会”标注完毕。除铁路各站名牌业已加注了注音符号外,其余则一旦更换新牌,到处可以看见注音符号跟汉字携用。

  在“国语”推行中,人手缺乏,“国推会”成立时才12个人,从重庆、上海、厦门各地区陆续来的,到一个人,便开始一个人的工作。至1946年9月,才总算安定下来。完成了几种小册子和一种定期刊物《国语周刊》,其余的只是开了一个头。

  台胞大都知道“国语”普及的重要性,努力学习“国语”,跟着收音机的每日“国语”教学来自我练习。要学好一种陌生的语言,文字并不容易,学校禁止教师用日语授课,因此学校的教师只能暂时采用本地方言。不过台湾方言不只一种,如教师用闽南语上课,则客家学生听不懂。

  由于在学习上遇到多种困难,加上不满大陆一些军公教人员的低能,1946年4月,台胞学习“国语”的热情由热趋冷。大陆来台人员的“国语”各异,台胞莫名其妙。不得已,一些学校的“国语课”正常用“国语”讲授,台籍教师解释可以用闽南语或客家语,以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一些台籍精英建议,改革常用字及注音符号,供民众及“国民学校”低年级之用,“国语”闽南语并用

  1946年5月,在台湾省参议会一届一次大会上,省参议员刘传来提“拟将台湾语暂并用作教育用语案”,理由:“查本省市民教育水准较内地普及,此次重归祖国,自应加紧文学归宗,励行国化教育;然以国内来台师资为数不敷,而推行国语运动亦非一载所能普及,鉴于目下各地实情,各级学校以国语教师人数不多,如欲专用国语教授,为事实上不可能之事,可否在此过渡时期,暂将台湾语参为教育用语,以免文化水准之退落。”办法:“(一)最近物理、数学、生理方面师资,似因国语不精,致甄选落名,望确立一定方针;(二)物理、数学、生理方面教员不拘国语,能否多采用本省人。”大会议决,“送请政府参考”。

  台湾省参议员黄纯青提案建议“本省人应学习国语,外省人应学习闽南语”。教育处范寿康处长答复,肯定该提案“不无见地”,“国语为我国之唯一标准语言,迭经中央当局通饬全国普遍推行,务期统一”,“若能不断推行本国标准语言,普及全省不难指日可期”。“至外省人学习闽南语,固为沟通语言之双管齐下措施;但由政府明令实施,于法理上似欠依据,只能在舆论方面加以提倡。”

  强制推行“国语国文”

  长官公署希望台胞不可再习用日语。“从前你们是被日本政府压迫着不许习用中国的国语和文字,这当然可以同情你们、原谅你们。但如果你们今后老是动笔就用日文,动嘴就讲日本话,个人不以为耻,大家不以为怪,这便是安于奴性的生活方式,无论如何,是万万要不得的。”对台湾人,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一出生接触的就是日文,日文和中文不同,想在短时间内学好“国语”十分困难。

  1946年9月14日,长官公署下令中学禁止使用日语。教育处调整各校学习课程,加重“国文”、历史、地理科目,强行规定每周学习“国语”课时数,要求新生入校先补习一学期语文、史地教育等。举办全省“国语”演说竞赛,举办公务员语文实习班,命令各县市成立“国语”推行所,将全省铁路、公路、民营公司站名牌以及台北市街巷名称,一律换成中文,并加上注音符号,以各种措施普及“国语”。被迫改用日本姓名者一律恢复原有姓名,并禁止民间新建房屋沿用日本式。但是,台湾“国语”教师及课本缺乏,各县市中小学多由台籍教师教授“国语”。虽有采有“国音”符号者,然发音欠准确,约达三分之二。

  在日据50年里,广大台胞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大部分台胞均能使用日语日文,对汉字国语十分生疏。光复初,陈仪暂准报纸、杂志附刊日文版,要求台胞尽快摒弃日语日文,改习汉字“国语”。广大台胞多番指出该政策操切。

  陈仪饱受日本文化的濡染,娶有日籍妻子,因痛恨日本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恨不能台胞一夜间洗却殖民色彩。他断然表示:“文官任用方面,希望文官考试以日文应试,这一点是办不到的。文官考试必须用国文。但如果目前因国文程度不好,文不达意,变通办法,可于卷后附加日文,以免阅卷者误解其意。……我们推行国文国语,必须刚性的,俾可增加效率。”

  10月,长官公署“以本省光复已届周年,为推行国语、国文以及执行国策起见,特将本省各种新闻纸、杂志日文版撒除。公告自本年10月25日起撒除本省境内所有新闻纸、杂志附刊之日文版,并令各县市政府遵照。”

  陈仪此举严重堵塞了台胞的资讯管道,导致30余万接受日本中等以上教育的台胞,顿成文盲或半文盲。陈仪表示:“充实公务人员的能力:最要紧的是要公务人员能通晓国文国语。现在台湾的公务人员,本省籍的占四分之三。这四分之三的公务人员,负责任,守纪律,服理从善,办事认真;而其唯一的缺点是不通国文国语,以致影响工作效率。为提高工作效率起见,必须使全省公务人员迅速通晓国文国语以充实工作能力。”

  光复初期,新旧法令转变时期,台胞不谙内地各种法律,要遵照去实行,难免很不习惯,遇到做不好、做不通的事,就发出怨言。中年以下的台胞,大多不谙“国文”,不懂“国语”,和外省同胞感情隔阂,因语言上的阻碍而发生误解,一时无法补救。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相关新闻
台当局调涨基本工资3% 岛内民众表示无感

台行政管理机构近日发布了岛内基本薪资和时薪调涨的消息,从2020年初起,月薪从2万3100元新台币涨到2万3800元新台币。不过,这一看似涨薪的好事却让岛内劳资双方怨言连连。   历时6小时,基本工资终于拍板定案,从2020年开始,基本工资将从2万3100元新台币调涨至2万3800元新台币,涨幅为3%;时薪也从150元新台币涨到158元新台币,涨幅为5.3%。   台湾民众:如果很...

西方霸权勾连“台独”长期洗脑台湾民众,两岸正义之士如何破招?

第七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日前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和中国互联网协会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委员会主办,从2013年至今已经走过7个年头。7年来,保持着一年一届的节奏,有条不紊地推动着两岸文化交流前行。今年,两岸间学界、文化界、传媒界大咖云集京城,为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贡献两岸智慧。   有道是“国脉文脉相牵,国运文运相...

百岁抗日老兵:不能拿2300万台湾民众,当作“台独国父梦”的豪赌资本

本月8日是郝柏村的百岁寿诞。当天,历时10年、由他撰写的25万字《郝柏村回忆录》在台北发布。囿于身体状况,郝柏村本人没有出席,但主办方仍在现场为老人准备生日蛋糕。其子、台北市前市长郝龙斌,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等蓝营大佬出席。 已入期颐之年的郝柏村一生传奇,经历过抗...

谁说民进党代表台湾民众?它只是个分赃的利益集团而已

在去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在号称“民主圣地”的宜兰县失利。有台湾朋友告诉我,国民党能翻转宜兰,第一助选员应该是民进党籍代县长陈金德。 陈金德曾是陈菊任高雄市长时的环保局长、副市长。2016年民进党全面执政后,在陈菊的推荐下,北上台北任高薪的台湾中油董事长。然而,时运不济,任职仅11个月就因为全台大停电而辞职下台。 不过,陈金德是民进党...

“下架民进党”为何成为台湾民众的共识?

“下架民进党”为何成为台湾民众的共识?(图片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   台湾“大华网络报”6日发表台湾的大学教授艾中桦评论文章,指出2018年底的“九合一”选举,当时最大的党是“讨厌民进党”,成为全民的共识。同样地,2020年大选与“立委”选举,“下架民进党”似亦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