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确实值得警惕!”回忆起2004年那场选举,宋楚瑜至今记忆犹新。
让宋楚瑜记忆犹新的倒不是当年“连宋配”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枪击案梦碎,而是那一场选举,陈水扁为了获得连任和“立法院”席次过半,推动的“台独正名公投”差一点引爆台海战争。而那一次两岸的紧张局势,宋楚瑜是知情者,也是后来的台海危机“灭火者”。
据宋楚瑜回忆,那场选举因枪击案发生,他和连战先生败选后,离开台湾,到美国看望小孩并借机好好调整休息一下。
但在美国,他听说陈水扁讲“‘立法院’没过半,他做领导人做不下去。”这时候陈水扁透过各种管道带话给宋楚瑜,希望宋楚瑜出来组联合“内阁”,这样一来,民进党89席加上亲民党30多席,在“立法院”就超过一半。言外之意,他陈水扁作为地区领导人想干什么就可干什么了。
“不仅是带话,民进党‘立法院’总召柯建铭还代表陈水扁到美国来找我,希望我出来组阁,当然我没有见他。但很奇怪,和柯建铭一起来找我的居然还有一位蓝营人士。”
宋楚瑜说,他后来就民进党找他“组阁”问题,找到当时也来美国看小孩的同事张昭雄商量。他们一致认为不能接受陈水扁联合“组阁”。原因有二:一是宋楚瑜和亲民党与陈水扁和民进党在国家、民族认同上有本质不同。如果与民进党联合“组阁”,就等同于与“台独”势力勾结。二是因为亲民党“立委”人数只有30多席,一旦与民进党在国族认同等重大问题上产生分歧,在“立法院”难以制衡陈水扁。
宋楚瑜坦言,当年他对由陈水扁一手导致的两岸关系恶化的担忧,远远大于对岛内政务的关心。“但坦率说,在那时我并没有任何与大陆沟通的管道,也从来没有与中国共产党打交道的经历,看着两岸关系日益恶化也只能心里干着急。”
在此期间,宋楚瑜从国亲两党驻美代表袁健生处获悉,时任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刚到过美国,代表大陆向美方传达重要信息,然后就离美返陆。“我意识到,两岸关系可能要出问题。”宋楚瑜说。
由于台湾政党、政治人物与美国有着长期往来的传统,于是宋楚瑜通过袁健生约见了美国现任负责亚太事务助理防长的薛瑞福。“薛当时任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他带了AIT(美国在台协会)的一位处长,以及国务院台湾处处长一起座谈,地点就在白宫对面的旅馆里。”宋楚瑜说,当时薛瑞福告诉他,陈云林刚刚离开华盛顿,他来美国是正式通知美方:大陆已经部署兵力,并要通过反分裂法。“美方用了‘critical’(形势严峻),薛瑞福正式告诉我,两岸搞不好会打起来,北京可能要动手。‘台湾在搞这个玩意儿,大陆不能容忍’,薛瑞福问我怎么办?我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陈水扁回到原来‘四不一没有’。我说既然美方对陈有影响力,就应该要运用自身影响力告诫陈水扁不要乱来,而我本人愿意出来做协调。这就是2005年我去大陆之前台湾真实的情况:我对陈水扁找我‘组阁’没有兴趣,但愿意为两岸和平奔走。”
宋楚瑜说,陈水扁玩火自焚,但两岸一旦真的发生擦枪走火,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灾难,“我知道美国人把情况告诉我们了,但美国人不会管你两岸中国人之间如何互相厮杀的。所以我赶紧和张昭雄说,我们要去做两岸之间的和解人,不过,我们必须超然、无私,不是为政党交换利益。”
既然情势严峻,又没有与大陆打过交道,于是宋楚瑜告诉陈水扁,他和亲民党人不仅不参与他“组阁”,而且不“入阁”,但还愿意站出来帮民进党和大陆沟通协调。
“我既然愿意跟你谈这个事情,我觉得陈水扁必须要正式承诺你不可以再乱来。”在这个前提下,宋楚瑜派张显耀和秦金生与陈水扁政权代表游锡堃及民进党副秘书长黄志芳做会前会。“我要陈水扁必须要行诸于文字,而且这个文字上清清楚楚说明:第一,以台湾现行‘宪法’规定精神定位两岸现状,即两岸都是中国的一部分;第二,取消陈水扁给他曾经讲过的‘四不一没有’外加的前提条件——大陆宣布不使用武力,他就可以‘四不一没有’。我们提出要求,陈水扁必须去掉前提‘大陆宣布不使用武力’作为基础。”
“结果在跟陈水扁谈的过程中,2005年2月24日要做决定的前一天,他还没有答应。后来我知道陈水扁为什么还没有决定,因为他身边一些人强烈反对去掉前提。他们认为,‘我们已经讲过了四不一没有了,为什么要去掉前提?’这时候我特别讲了,如果说你不做这些承诺,对不起,我又不需要跟你‘组阁’,也不需要‘入阁’,我为什么要去背这么大责任?于是拒绝和陈水扁见面。”宋楚瑜说,最后时刻陈水扁表态“不理这些人”,“他自己同意,而且我们要他签字。”
由于陈水扁答应这两个条件,2月24日“扁宋会”实现。而根据“扁宋会”结果,最终达成十项共识:
第一点,依照现行台湾“宪法”定义两岸关系。第二点,在两岸和平的前提下,陈水扁承诺,在其任期之内,不会宣布“独立”、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
“其实,最值得注意的是在第六点,陈水扁承诺任何台海现状的改变,必须获得台湾2300万人民的同意;并在两岸善意的基础上,不排除两岸之间未来发展任何关系模式的可能。”宋楚瑜说,这个第六条第二句话是有选举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第一次承诺台湾未来不排除“统一”,这个新闻当时只有CNN以《台湾不再把“统一”选项排除》标题报道了, “实际这一条是陈水扁自己主动加进去的,原因可能是他意识到他的原因导致了台海危机。”
宋楚瑜说,这是2005年2月24日,而3月1日陈水扁正式向欧洲议会提及此事,他说我必须坦承在我任内做不到“国号更改”。3月4日,在大陆全国两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正式回应,表示只要台湾地区领导人信守他在2月24日所做的承诺,两岸就没有武装对立的可能。“就这样,那场台海危机在陈水扁迷途知返后落幕。”宋楚瑜说,看到当前两岸关系,就让他想到2005年,真的没比当时好哪儿去,“所以,我必须正告蔡英文当局,从陈水扁当年吸取教训,不要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