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台海钩沉  >> 正文

那时候,台湾小孩子帮大人买“党外”杂志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京彩台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廖信忠《我们台湾这些年》

这是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主要讲述了过去30年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会慢慢开放。台湾禁书的主流是“党外”杂志,从《自由中国》《文星》,一直到《美丽岛》《八十年代》,终于迎来第三波高潮。各个“党外”派系纷纷推出自己的机关刊物,宣扬理念。

那时候,“党外”杂志的水平相当高,而且内容非常有趣,不仅仅是抗议而已,有时候会有一些介绍劳工、社会主义等“左派”思想的文章,也有很多是老外省人研究蒋家和国民党历史的一些内容。而有“党外”杂志,自然也有很多为了反制“党外”人士言行的“反党外杂志”,至于是谁支持的,就心照不宣了。另外还有些根本就是报道政坛内幕小道消息的劣质捞钱杂志。天降大雨一样“哗”一下来了,百花齐放,当局有点措手不及,抓不胜抓,这段时间,可说是警备总部最忙碌的时期,要一直到解严之后才稍稍平静。

我第一次看到所谓的“党外”杂志,是在家里的抽屉瞄到的。我一页一页翻,既震惊又痛苦,“政府”那么好,“党外”这些人太坏了,专门攻击“蒋总统”。我真的无法相信爸爸居然会去看这种反“政府”的东西,那时候有种人生观就要崩塌,却又还没崩塌的感觉。可幻灭是成长的开始,没隔多久,我就已经帮忙去书店买“党外”杂志了。

有一次和同学聊天,他说自己小时候帮忙买“党外”杂志的经历:他都先跟老板偷偷说要“那个杂志”,这时候老板会很例行地问:“你知道小朋友不能看吧!”默默地点点头,老板不从玲琅满目的杂志中找出来,反而从柜台书桌下面拿出一个已经用牛皮纸袋装好的杂志递过来。

可是,因为怕人看到,所以不能单买杂志,还要搭配一下其他东西,这时就可以趁机用爸爸的钱来买些彩色画册。为什么要小孩子去买呢?因为不太会被注意,小孩子也乐意去买。听完之后,大家赫然发现,小时候好像都有这样被“利用”过的经验。

当年查禁“党外”杂志的项目叫“春风”,那时候,很多事警总已经不敢再那么明目张胆了,可编辑们还是要跟警总玩捉迷藏,搞得好像是阿富汗山里的塔利班分子一样。每一期,甚至都不知道在哪里印,连社长都不知道,整个杂志社只有一个人知道,就是负责监印的人。各地的印刷厂都有代号,每个电话号码都是代号,只有监印的人看得懂,知道那代表些什么,好像在演谍战片,神秘得很。

依照出版法,警总并无查扣“未出刊”书籍的权力,一本书要等装订好后才算正式出版,这样才可以查禁。所以警总的人常常就守在印刷厂门口,书一装订好,就可以查扣。而为了反制警总,“党外”杂志送印时,也会派人到印刷厂“监印”,其实就是“护镖”,警总来查扣杂志时,双方常演出拉扯推挤叫骂对峙的场面,印刷厂变PK场,双方都在抢书。

有些比较“敢”的警总人员,就干脆便衣行动,直接冲进印刷厂,抢走未装订好的杂志、样板和底稿,所以印刷厂也会多准备几套版,如果这个厂的版被抢走了,还有其他印刷厂正在秘密地印着,这样杂志即使被查禁,但市面上还是可以看到。又或者警匪片看得太多了,记好车牌,直接在高速公路上飞车拦截,搞得“党外”杂志也要利用当时台湾盛行的高速公路黑车来送书。

那时候的“党外”杂志社门口,几乎都有一个用来烧金纸的桶子,那可不是祈求平安用的,而是专门烧作者底稿用的。这些邀稿常都大有来头,报社记者肯定都知道很多内幕,可是外面报纸又不给登,于是就有不少记者在外面写稿子,他们不想曝光,所以有的用笔名,为了不让他们的真名和笔迹被认出来,因此要把底稿烧毁。还有那些印刷厂,印这些“党外”杂志常常会被查扣,也赚不到什么钱,所以老板其实也是支持“党外”的人士,有理想才能这样搞。

毕竟警总人力也没办法一直负荷这越来越多的杂志,在多次交手后,两方也有一定的默契存在。

常常警总也照例大张旗鼓地去查扣,私底下其他厂继续印,他们就不管,有时候双方也会谈判讲条件,各退一步,抽掉所谓“涉嫌煽动叛乱”的“不妥”词句,或者说,如果预定发行10000本,通常会多印1000本给警总人员查扣。他们只要向上面交差就好。因为不打不相识,偶尔还会出现与警总人员混熟,双方在动手前先敬烟,聊聊近况,展现出很有爱的温馨场面。咳!你说做一个鹰犬容易吗?人家也是人生父母养的鹰犬,还要会街头干架,真是吃力不讨好,慢慢地,查禁工作就交给地方警察去做。对于警察来说,抓杂志又不是他们的本职,还不如去抓嫖娼简单,如此这般,警察在执行这些工作时,常有些阳奉阴违。

这专案名称取得也真够好了,“春风”,真的是春风吹又生,“党外”杂志就在不断被禁又不断借壳还魂的状态中循环出现。

那十年,对于台湾人来说是难忘的回忆,当初办杂志的人,有人仕途平步青云,也有人下海经商致富,当然也有人不得意,遂回家种田。还有一种人,为了坚持理念,生命永远停留在那几年。

解严前后,也是两岸终于开始有接触的时候,对于大陆出版的书籍,借着学校学术交流研究需要之名进口,警总对这种事也已经是睁只眼闭只眼了。很多在台湾上学的香港学生也专做这种掮客的生意,赚些零用钱花花。在大学图书馆里,以前大陆书跟禁书都会在“限阅”区,也慢慢都移到一般分类里,本科生、研究生书架上有几本大陆出版的学术书籍,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1991年5月初的某天清晨5点,在台湾清华大学,调查局人员趁着天刚亮,突破校园的层层保安机制,直接闯进学生宿舍押走了一位历史专业研究生的同学。清晨时分,宿舍灯光突然大作,风声鹤唳又鸡飞狗跳,吓坏所有研究生宿舍里书架上有大陆书的学生,藏的藏,收的收,还有很多人干脆直接把书往窗外丢,白花花的纸片像雪一样落地,学校的气氛变得严肃紧张。过了两天才知道,这次行动不是针对大陆书的,那这就还说得过去,要是学生手上有大陆学术书就被抓的话,那全台湾文史科系都可以关门大吉了。

原来调查局认为这位历史研究生参加叛乱组织,手上会有叛乱书籍,所以就决定抓他。这次偶发事件,却意外引爆了轰轰烈烈的“废除刑法一百条(思想叛乱罪)运动”,这是20世纪90年代台湾走向民主化的最后一道槛。

相关新闻
“选举妖术”使然,台湾政坛掀“批公文”大赛?

麻将“打”完了,“批”公文大赛又开始了。 在2020大选的刺激下,绿营“名嘴”本着能挨上边就打的原则,相关“黑韩”作业几乎是“日更不断”。日前,有“名嘴”爆料高雄市长韩国瑜“从来不批公文,都叫手下人代劳”,结果引来韩国瑜阵营反驳。在韩国瑜回应自己每天都批10件以上公文...

两岸退役将领及专家学者共祭昆仑关战役英烈

出席第三届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与抗战精神传承研讨会的两岸退役将领、专家学者和学生代表,8月19日在广西昆仑关举行祭奠仪式,缅怀在昆仑关战役中牺牲的将士。   当天上午10时许,出席研讨会的两岸退役将领、专家学者和学生代表肃立在昆仑关战役纪念塔前,向在战役中牺牲的将士默哀,向抗战阵亡将士行三鞠躬礼。   台湾嘉义大学学生江珮甄宣读祭文。主办方代表向抗...

陇台文旅交流日渐活络 冀优势互补探路民宿文创

中新网甘肃平凉8月19日电 (记者 魏建军)“甘肃也是自然景观多样的省份,拥有除海洋和岛礁以外的所有地形地貌。”甘肃省台办主任孙志中如此推介,他表示,海峡两岸同胞应一道,在项目、市场、资源、平台、人才等方面加强对接交流,构建陇台文化交流合作新格局,奏响合作交流新乐章。   18日下午,陇台文化旅游推介会暨旅行社团签约仪式在甘肃省泾川县举行。海峡两岸...

台湾青年夏令营福建屏南开营 吸引“首来族”

中新网宁德8月19日电 (宋文杰)19日,“筑梦第一家园·台湾青年屏南夏令营”在福建宁德市屏南县开营,通过参观传统古村落、古廊桥、文创基地和体验民俗风情,培育两岸青少年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与了解,增进两岸青少年之间的情感交流。   中华两岸交流促进会名誉理事长蔡秉宪表示,希望活动能加深台湾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透过亲身的走访探寻,也能对大陆有真...

台湾哲学教授傅佩荣:化解执著是人生境界

中新社广州8月19日电 (蔡敏婕)台湾哲学教授傅佩荣携代表作《哲学与人生(全新修订版)》19日亮相广州南国书香节。傅佩荣认为,人活下去最终还是要面对自己,需要化解执著。这是他一辈子都在追求的境界。   傅佩荣教授祖籍上海,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   《哲学与人生》一书是傅佩荣的代表作,畅销多年。此书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