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于赌球的职业棒球
那些打完三级棒球赛的年轻球员们,很快就进入了成人棒球阶段,但问题来了,这些队员技术堪称世界一流,但只能“业余”打棒球。因此,帮球员找到固定的比赛舞台,让棒球运动职业化、让队员赚到钱,成为发展台湾棒球运动的重要课题。
此时,台湾棒球界出现了一位重要人物:兄弟大饭店的老板洪腾胜。为了支持棒球职业化,他花了1亿元新台币在桃园龙潭兴建了首座民间出资、符合国际标准的棒球场。随后,他开始游说当局发展职业棒球队伍,并以兄弟大饭店的名义捐赠600万元作为职棒基金。
紧接着,在洪腾胜多方奔走下,职业棒球筹措到了资金,正式确定兄弟、味全、统一、三商等4支球队。为了推动台湾棒球事业发展,洪腾胜曾经卖了房子,为球队凑路费。
1989年10月,中华职业棒球联盟成立。1990年3月,中华职棒正式在台北登场比赛,棒球的热血精神再次激发了球迷的热情。直到1996年,年平均票房都破了5000人次。
然而,职业棒球的发展由高峰转为低谷也极其迅速,主因就在于:赌球和打假球。长久以来球场外的赌博问题,在职业化后更加明目张胆地影响场内比赛。据传,一场热门球赛的赌资往往超过上亿新台币。
于是,精湛的球技被用来表演不露破绽的失误,职业棒球开始一蹶不振。从1997年开始,中华职棒的平均票房就处于一、两千人的低档位。
不过,职棒成立的意义,不仅在于让许多在日本打拼的选手回台献技,同时让棒球选手可以延长运动生涯,也鼓励了更多家长让孩子去追逐棒球梦。因为棒球能成为职业,而非学生时期的短暂荣耀。
如今,远赴异域发展的棒球选手中,最成功也最受欢迎的是王建民。他在2000年加入美国职棒豪门纽约洋基队。他的表现使得台湾掀起一股美国职棒热,只要当天有王建民出赛,便是这一天的重要新闻。
如果说上一代台湾人的棒球记忆是熬夜支持小将们,那么这一代台湾人的共同记忆就是熬夜支持王建民。毕竟,他像1968年的红叶少棒队一样,站在了世界职业棒球比赛之巅,彰显了台湾之光。
韩国瑜能不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