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盼圆梦
第一次“汪辜会谈”取得巨大成功后,1998年10月,应海协会邀请,辜振甫率海基会代表团访问上海、北京,与汪道涵会长在上海举行了“汪辜会晤”,并达成了“四项共识”,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先河。
1998年10月14日,汪道涵与辜振甫在上海会晤
辜振甫(前左二)在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院 图片来自新华社
辜振甫先生访问北京时,时任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将一幅“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愁”的条幅送给了辜先生
不过,这是汪辜二老的最后一次面谈。2005年初,辜振甫先生在台北病逝,汪道涵电唁“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2005年年末,带着未能踏上台湾宝岛的遗憾,汪道涵先生也与世长辞。“汪辜会谈”的成功经验与精神内涵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把两岸协商谈判、对话沟通建立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之上,是确保两岸关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基础和保证。“汪辜会谈”及此后历次两岸两会谈判对这一原则的执着坚持,正是它的宝贵之处,有助于避免两岸谈判协商被引入歧途。同时,会谈作为两岸以受权的民间团体商谈解决两岸经济性、事务性、功能性问题的一个创新,为两岸找到了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开展接触商谈的新途径。
“汪辜会谈”的举行和协议的签署,反映了两岸同胞的心声。前人成果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两岸交流融合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
(作者:档案君)
本文档案资料引自范丽青《汪辜会谈》、肖杨《廿载沧桑砥砺始有成 两岸携手共筑中国梦——纪念汪辜会谈20周年》及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央档案馆、《人民政协报》、中国台湾网、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