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里还有不少“重器”,中山先生用过的办公桌椅就是其中一件。这套桌椅为20世纪初西式掀背式书桌及椅子,有上百年历史,是孙中山在美国旧金山《少年中国晨报》社时期使用过的。史载,在孙中山直接领导下,《少年中国晨报》于1910年创办,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的重要宣传阵地。孙中山在该报发刊词中写道:“革命事业可分两时期,一曰空言鼓吹时期,二曰武力实行时期,今日的口诛笔伐,是使革命思潮,为之澎湃而不可抑。”对于这件“重器”,王文隆笑着说,这可是我们不远万里从美国“背”回来的。
“一些文物还颇为‘有趣’”。王文隆所指的是被戏称为“国民党的舍利子”的孙中山遗牙。据介绍,1923年8月,孙中山因牙疼请侍卫邀广州名牙医到大元帅府治牙。由于当年孙中山牙齿状况不佳,结果掉落了一颗,原由牙医自己保留,后来捐给了国民党党史馆。王文隆说:“中山先生逝世后最终灵柩安葬在南京,这颗牙齿可是在台唯一保留的中山先生的‘身体遗物’。”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国民党党史馆将在台北孙中山先生纪念馆举行纪念特展,展示孙中山、黄兴等辛亥革命先贤的文物史料,其中也包括蒋渭水、罗福星、林祖密、李友邦等众多台湾仁人志士心系祖国、出钱出力支持革命、奋勇抗日的事迹。
孙中山曾三次来台,光复台湾一直是他的革命政策之一,其著作和言论中数十次直接涉及台湾和台湾光复问题,直至逝世前也念念不忘。
“中山先生之所以投身革命,是因为眼见甲午战争的爆发,而第一次起事更与清廷割让台湾有关。台湾的失去是孙中山革命的起点,其革命事业也多受台湾民众的支持。”王文隆说:“1945年台湾终于光复,实现了中山先生的愿望。毫无疑问,中山先生与台湾有着不解之缘。(记者赵博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