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在祖国宝岛台湾珍藏着许多弥足珍贵的孙中山文物,而保存最多、最全、最有系统的无疑是中国国民党党史馆。
“馆藏的中山先生文物很多,主要涉及重要文稿、信件电文、任命书、图片、‘中华革命党总理’‘大元帅’等印章及书法作品,甚至还有书桌、猎枪、穿过的衣服鞋子等等,林林总总,是研究中山先生、近代史的重要史料文物。”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主任王文隆对新华社记者说,馆藏与中山先生有关的文物具体有多少没仔细算过,不过确实很多。
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在台北曾多次搬迁,目前位于台北市八德路二段的八德大楼四层,面积不大,但馆藏文物多达300多万件,目前向公众开放电子档案查询。
在所有文物中,王文隆最为推崇的是孙中山手书的三民主义原稿,称之为“镇馆之宝”。“……何谓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曰民族主义,曰民权主义,曰民生主义是也……”在这篇原稿上,可以看到不少修改、增删、勾画,显见当时孙中山对如何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有着深深的思考与探索。
“三民主义是中山先生重要的思想,因而这部手稿具有珍贵的历史、学术、文献价值。”王文隆介绍说,馆藏的珍贵文稿还包括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图谋民生幸福、忠于国家”的誓词,以及国民党成立宣言等。
在馆藏文物中,有一份极其珍贵的孙中山原声录音,据说是他一生唯一留下的声音档案。这段录音是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录制的,分普通话和粤语版:“诸君,我们大家是中国的人,我们知道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为什么我们这个国家正在落到这个地步,我们应该要赶快想想办法,怎么样来挽救……”历史的声音,虽隔近百年,依然振聋发聩,令听者为之心绪激荡。
“天下为公”“博爱”,是最广为海内外华人所知的中山先生书法题词,国民党党史馆里藏有多幅真迹。为什么中山先生最爱这两句话呢?前任国民党党史馆主任、历史学者邵铭煌认为,这是中山先生的信念、革命出发点,就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与实践而言,“实际上也可以浓缩为对‘天下为公’这四个字的毕生追求”。
书信是重要的馆藏文物,记录着历史,也记录了在海内外奔波于革命的孙中山对家人的浓浓关爱。信中,除了日常生活大小事外,他常常鼓励儿子孙科多阅读书籍,并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将书籍带给在旧金山留学的孙科,充溢着孙中山对培育后代的用心和父子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