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
周恩来密会信使
1963年7月,周恩来从一些渠道获悉了陈诚提出辞职的消息。7月9日,他约见张治中、傅作义,商议此事。
12月6日,周恩来在出访14国前绕道广州。在视察了一些地方后,当晚,他和张治中、罗青长登上了海军的一艘护卫舰,开始了秘密航行。
这个夜晚,海面风平浪静。为了不影响周恩来休息,在舰上指挥的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南海舰队司令员吴瑞林命令护卫舰低速行驶,使发动机噪音减小到最低限度。为了掩护会晤的顺利进行,并确保周恩来一行的安全,吴瑞林受命亲自带领三艘军舰在附近的海域进行了小分队军事演习。但直到多年后,罗青长才告诉了他这次任务的真正目的。
经过一夜的航行,护卫舰抵达了边境。周恩来等人登上了一个小岛。12月7日,双方进行了会晤。
一位长期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人表示,周恩来当时由保卫人员送上岛,但见面时,不允许保卫人员跟在身边。但据他所知,对方并不是蒋经国。一位与罗青长共事多年的老对台工作者也称,对方并非蒋经国。
罗青长回忆:“这次会晤沟通了当时的台湾当局(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与大陆,在都主张只有一个中国的问题上,事实上达到了默契,使国共两党有了一定基础的共识。”
1965年3月,陈诚病逝。他留下的遗言中没有提“反共”,也没有提“反攻”。他还向蒋介石进言:对中共不能反潮流;不能为外国动用台湾兵力;不能信任美国;不能受日本愚弄等。
台湾的国民党右派想在陈诚的遗言中加上“反共反攻”的内容,陈诚夫人不同意。他们又找到了蒋介石,蒋介石同意不修改。“这说明,蒋介石当时的态度也是耐人寻味的。”廖心文说。
1965年,在秘书程思远和中共沟通数次之后,中华民国原代总统李宗仁回国,成为对台工作的一个标志性胜利。
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中国,对台工作陷于停滞。1969年,李宗仁、张治中去世。1973年,章士钊去世。1974年,傅作义去世。
1975年12月20日,周恩来约罗青长谈对台工作,询问台湾近况及在台老朋友的情况,嘱咐不要忘记对人民做过有益事情的人。其间,他两次进入昏迷状态,最终不得不终止谈话。这是他最后一次约中央部门负责人谈话。
(文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