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台海钩沉  >> 正文

蒋介石“戒色日记”:为压抑淫欲痛骂自己禽兽(3)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陈成沛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7月2日:“抵沈家门,积善堂招待者引余等入私娼之家,其污秽不可耐,即回慈北船中栖宿。”
  当年7月3日,蒋介石遇见旧友陈峻民,畅谈往事,蒋自觉“旧行为人所鄙”,因而谈话中常现惭愧之色。这以后,蒋又下了决心,日记中多有自我批判、自我警戒的记录。8月7日日记云:“世间最下流而耻垢者,惟好色一事。如何能打破此关,则茫茫尘海中,无若我之高尚人格者,尚何为众所鄙之虞!” 可见,蒋有保持“高尚人格”的念头,因此“为众所鄙”始终是蒋介石心头的梦魇,迫使他不得不有所检点。8月9日日记云:“吾人为狎邪行,是自入火坑也,焉得不燔死!”23日日记云:“午后,神倦假眠,又动邪念。身子虚弱如此,尚不自爱自重乎!”①当时,“吃花酒”是官场、社交场普遍存在的一种恶习,其性质类似于今人所谓“三陪”中的“陪酒”。9月6日,蒋介石“随友涉足花丛”,遇见旧时相识,遭到冷眼,自感无趣,在日记中提醒自己交朋友要谨慎,否则就会被引入歧途,重蹈覆辙。①11月6日蒋介石寄住香港大东旅社,晚,再次参加“花酌”,感到非常“无谓”。这些地方,反映出蒋介石思想性格中的上进一面。
  1921年全年,蒋介石继续处于“天理”与“人欲”的交战中,其日记有如下记载:
  1月18日:“我之好名贪色,以一澹字药之。”
  5月12日:“余之性情,迩来又渐趋轻薄矣。奈何弗戒!”
  9月10日:“见姝心动,又怕自馁,这种心理可怜可笑。此时若不立志树业,放弃一切私欲,将何以为人哉!”
  9月24日:“欲立品,先戒色;欲除病,先戒欲。色欲不戒,未有能立德、立智、立体者也。避之犹恐不及,奈何有意寻访也!”
  9月25日:“日日言远色,不特心中有妓,且使目中有妓,是果何为耶?”
  9月26日:“晚,心思不定,极想出去游玩,以现在非行乐之时,即游亦无兴趣。何不专心用功,潜研需要之科学,而乃有获也。”
  12月1日:“陪王海观医生诊冶诚病。往游武岭,颇动邪思。”
  12月8日:“邪心不绝,何以养身?何以报国?”
  道学家主张,一念之萌,必须考察其是“天理”,还是“人欲”。倘是“天理”,则“敬以存之”;倘是“人欲”,则“敬以克之”。上述日记,大都属于“敬以克之”一类。
  1922年,蒋介石继续“狠斗色欲一闪念”。日记有关记述仅两见。9月27日云:“见色,心邪不正,记过一次。”10月14日,重到上海,日记云:“默誓非除恶人,不近女色,非达目的,不复回沪。今又入此试验场矣,试一观其成绩!”次年,也只有两次相关记载,3月1日云:“近日心放,色利之欲又起,戒惧乎!”6日云:“出外闲游,心荡不可遏。”两年中,蒋介石仅在思想中偶有“邪念”闪现,并无越轨行为,说明他的修身确有“成绩”。
  1925年,蒋介石在戒色方面继续保持良好势态。4月6日日记严厉自责云:“荡念殊甚,要此日记何用。如再不戒,尚何以为人乎!”11日日记云:“下午,泛艇海边浪游,自觉失体,死生富贵之念自以为能断绝,独于此关不能打破,吾以为人生最难克制者,即此一事。”这段日记写得很含蓄,看来,蒋介石打熬不住,又有某种过失。同年11月16日晚,蒋介石参加苏联顾问举行的宴会,在一批外国人面前“讲述生平经过、恶劣历史”,对自己的“好色”作了坦率的解剖和批判。
  1926年全年安静无事,仅11月21日日记云:“见可欲则心邪,军中哀戚不遑,尚何乐趣之有!”
  蒋介石的忏悔不仅见于日记,也见于他的《自述事略》中。例如,他自述辛亥前后的状况时就自我批判说:
  当时涉世不深,骄矜自肆,且狎邪自误,沉迷久之。膺白冷眼相待,而其所部则对余力加排斥,余乃愤而辞职东游。至今思之,当时实不知自爱,亦不懂人情与世态之炎凉,只与二三宵小,如包、王之流作伴遨游,故难怪知交者作冷眼观,亦难怪他人之排余,以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也。且当时骄奢淫逸,亦于此为尽。民国元年,同季回沪,以环境未改,仍不改狎邪游。一年奋发,毁之一旦,仍未自拔也。①
  膺白,指黄郛,蒋介石的把兄弟。从这份《事略》里,可见当时蒋众叛亲离,为人所不屑的状况。本文一题《蒋主席自述小史》,这时,蒋显然已经成为“党国要人”,但他不仅不隐讳早年恶迹,反而有意留下相关记载,这是极其不易的。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本文导航
相关新闻
岛内蒋介石铜像再遭恶搞 胸前被涂写:"我杀了人"

蒋介石铜像遭涂鸦,胸前遭涂写:“我杀了人。”(图片来源:台媒) 台湾大学校园内的蒋介石铜像屡次遭到泼漆、“斩首”等破坏行为。18日,有人发现台中教育大学内的蒋介石铜像被恶搞,胸前遭人涂写“我杀了人”的字样。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消息,由于蒋介石铜像所在路段是校内重要道...

台湾写真:台北冬雨里的两蒋印迹

阳明山是冬雨时节感受台北的好去处,高低起伏中,这座城市自然之美沿着山间曲径流淌。自士林区福林路驱车进山,蒋氏父子曾在其间生活、工作的四个建筑群构成著名的人文景观。   山脚的士林官邸是台北地标之一,游人常年络绎于途;其前身,是日据时代总督园艺所,1950年改建成官邸,也是蒋介石在台居住最久的居所。   由此往东10公里,坐落着一个中国古典建筑群,...

开始动手!"独派"提案成功冻结两蒋陵寝预算40万

台军三军仪队在两蒋陵寝前交接。(图片来源:台媒) 21日,台湾立法机构“对外关系及防务委员会”审查台湾防务部门2018年度预算,“时代力量立委”林昶佐提案称,应尽速将台军三军仪队从两蒋陵寝撤出,还提案冻结400万元预算(新台币,下同,约合人民币87.9万元)。经朝野讨论,最...

台湾政治若跨过人性的红线 无异于禽兽!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刊发文章说,余光中过世了,由于他在台湾新诗创作上的卓越表现,人们莫不表示哀悼之意。蔡英文在得知上述消息后表示哀悼,并指出余老师的作品启蒙了许多文艺青年。台“文化部长”郑丽君也认为:“余光中一生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等文学工作的成就,对华文文坛有既深且远的影响,‘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上必须铭记的一页’”。  因余光中晚年移居高...

“两蒋”对台湾有贡献吗?台湾这两位高官“说不出口”!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11日邀台湾教育部门负责人潘文忠、台湾文化部门负责人郑丽君、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林正仪专题报告“如何面对‘促进转型正义条例’制定后的因应政策”。 “立委”陈学圣质询郑丽君、潘文忠“可不可以讲述3件两蒋对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