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10月31日讯 据中评社报道,台湾前“行政院长”孙运璇住了26年的故居改为科技人文纪念馆,30日正式开馆,故居分为西式“洋馆”与日式“和馆”,分别呈现孙运璇生前从事公务与居家生活的历史记忆。即使老一辈的台湾政坛人士,多数仍不知道孙运璇中学、大学都在学习俄文,他与蒋经国研议重大决策时会不自觉的用俄语交谈。
孙运璇(1913-2006年)本籍山东蓬莱县,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任台湾电力公司总经理、“交通部长”、“经济部长”与“行政院院长”。他任内推行十大建设、创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等,被推崇“台湾经济的推手”。
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当时校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建校的宗旨是为俄国控制的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学校按俄国的教育模式办学,并以俄语授课,1922年4月2日改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校(1922-1928年)此后学校多次改名,1938年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度改用日语课,1945年又改回俄语授课,直到1950年6月改以中文授课。
外人只知道孙运璇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27-1934年),该校当时以俄语授课,但不知道孙运璇是俄侨实业中学毕业的,该校当时也是俄语授课,因此孙运璇通晓俄文、俄语,自然与年轻时留学俄国 12年(1925至1937年)的蒋经国容易契合,两人无话不谈,讨论重要决策时,还会不经意的用俄语交谈。
孙运璇纪念馆里虽然没有展示孙运璇的中学、大学毕业证书,但纪念馆里展示出孙运璇就读哈尔滨工业大学时的笔记,以及他在台电时期、赴美国田纳西流域开发局所做的笔记,同时也展示他与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合照,从这两张照片里,也可以感觉出孙运璇与蒋经国关系较为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