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台海钩沉  >> 正文

台湾发现甲午战争名将刘含芳军旗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林靖东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微博)1月20日讯 据新华网报道,甲午战争名将刘含芳军旗,埋没在台湾博物馆库房80年后终于重见天日。台博馆表示,刘含芳军旗是“现存甲午战争最重要的物证”之一,台博馆从未公开展出,也暂无展出计划。

  台湾博物馆日前考证后发现,这面书有巨大“刘”字的军旗,曾遭人误认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军旗;其实是参与甲午战争的名将、李鸿章嫡系弟子刘含芳的军旗。

  这面军旗有一层楼高(约3米),原本是悬挂在碉堡、船舰上的帅旗。过去一度被误置在台湾少数民族的典藏库房里,直到研究人员翻阅日据时代的账册,才查出它的真实来历。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以清廷惨败收场,第二年割让台澎。刘含芳在甲午战争时死守烟台,战后不久抑郁而终。这面军旗是日军夺取旅顺时所获,1933年由出身日本佐贺、在台湾电力株式会社任职的日本人横尾善一赠予博物馆。

相关新闻
甲午战争日本收买路透社 一篇606英镑

图为当时媒体对甲午战争报道剪影。   战争中的舆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心向背,意味着军心士气等。由此,这一本来与炮火硝烟相隔甚远的文化形态,却与战争过程如影随形,让瞬息万变的战场动态更加扑朔迷离,以致深刻影响着一场战争的走向。   甲午战争中,相比于清朝政府对舆论宣传的漠视与放任,日本主动操纵现代传媒工具,让反复传播的战争谎言深深影响了社会...

清政府谍报组织失误导致甲午战争失利

中国的近代军事情报工作薄弱,但不是空白。我们这篇文章中,可以了解清政府谍报组织“清龙组”的一些活动,也披露了这个组织活动失误与甲午战争失利的必然联系。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   在近代军事谍报工作方面,19世纪的中国满清政府可谓毫无进展。清国在总理事务衙门成立之...

台湾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启示近代中国转变海权思维

台海网(微博)9月18日讯 据新华网报道,作为对甲午战争120周年的反思,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黄克武表示,甲午战争推动了近代中国从“海防”观念到“海权”思维的转变,但日本后来基于民族主义的过度海权扩张,也导致了二战日本的失败。   17日至18日,中外百余专家学者共聚黄海之滨的山东威海,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反思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120年...

甲午战争张之洞保台湾:不顾禁令运去大量枪械弹药

张之洞(资料图) 张之洞书札遗稿。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赴日谈判而处处受挫,心急如焚的张之洞为此“三次电奏,力阻和议”,并主张与日本彻底决裂,重新再战。马关条约签定后,张之洞痛斥李鸿章妥协卖国,竟而要求清廷对其“明正典刑,以谢天下”。对此,李鸿章暂隐忍不发。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