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11月4日讯 蒋氏家族最神秘的一个成员,一个家国的背叛者,一个自由时代的设计师。由师永刚、方旭著的《蒋经国画传》力图全景展示蒋经国一生的传奇命运:蒋经国为什么会加入共产党?为什么创造了蒋家党天下,又会亲手结束蒋家党天下?他是共产党员,也是国民党员;他用苏维埃方式维持国民党统治,用美式民主结束蒋家统治。几乎没有人有具体资料来描述真实的蒋经国,他的生活、他的性格、他的思考,其实仍然是一个谜。
浙江奉化溪口是千年古镇,山清水秀。蒋介石的父亲蒋肃庵在这开设玉泰盐铺,有三间店面,属于小康商家。蒋介石生于 1887年,母亲是蒋肃庵第三任妻子王采玉。丈夫过世后,养育家中孩子的重担落在王采玉身上。
1901年,蒋介石只有14岁,王采玉挑选了附近一位姑娘毛福梅给儿子成亲。毛福梅生于1882年,父亲在当地开设一家祥丰南货号。毛福梅略识字,曾在奉化作新女校读过不到半年书,比蒋介石年纪大。
新旧世纪之交,越来越多的人渡海求学,蒋介石也不例外。 1903年,蒋介石决定东渡日本学习军事。由于留学日本学习军事需大清陆军部保送,蒋介石不得其门而入,因此只能于 1906年先进清华学校学习日语,通过义兄周淡游介绍,认识了陈其美,这是他一生宦途的开始。
1906年冬,返回浙江为妹妹张罗婚事的蒋介石,正巧遇到由段祺瑞督办的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日后的保定军校)招生,他报考后被录取,于1907年入学;因曾习日语,后获准留日并赴振武学校陆军炮科预备班研修。振武学校是士官的预备教育班,不过蒋介石毕业后并未获准进入士官学校,而是在接受入伍训练后进入日本北海道高田野炮兵第十三联队担任二等兵。在东京期间,蒋介石通过陈其美介绍,加入了奉孙中山为领袖的同盟会。
在日本开了眼界的蒋介石数度返回中国,但始终没有回故乡,对毛福梅颇为冷淡。直到1909年夏天,王采玉带着毛福梅来到上海,蒋介石才与妻子共处一段时间。1910年4月27日,蒋经国在溪口蒋宅诞生,乳名存西。
虽然蒋介石在日本未归,但王采玉和毛福梅还是合力为蒋经国的诞生热闹了一番。蒋介石虽曾在1910年夏天再度返回上海,却依旧没有回溪口探视妻儿。直到1911年夏天,蒋介石才正式回到溪口,第一次看到自己的长子。蒋介石为他取了个响亮的族谱名:经国。
蒋经国小时为人拘谨,非常听祖母、母亲的话,在学校里也是文静学生。1916年3月,蒋经国进入蒋氏宗亲在当地办的武山小学就读,接受传统私塾教育。蒋经国入私塾的同年,蒋介石次子蒋纬国诞生。
其实早在 1912年,蒋介石就在上海青楼邂逅姚冶诚并纳其为侧室,同居多时但没有子嗣。由于戴季陶在日本与一名妇人生下孩子,但戴氏已有家室,所以蒋介石同意认养,并为这名男孩取了族谱名“纬国”,交姚冶诚抚养。蒋介石对蒋纬国视如己出。1918年,溪口蒋氏续族谱,蒋介石两个儿子都在此时入谱。同时蒋介石为蒋经国取名建丰,确定继嗣亡弟蒋瑞青,并为蒋纬国取名建镐,作为他自己的宗族继承人。
在蒋介石的坚持下,蒋经国于1920年转学到蒋介石曾就读过的奉化凤麓学堂上学。蒋介石希望让儿子开开眼界,此时蒋介石不时与姚冶诚、蒋纬国住在奉化西门,距离近了,对蒋经国的督促也更加严格。就在同一年,姚冶诚带着四岁的蒋纬国回到溪口,但与毛福梅相处并不太愉快。同时因毛福梅曾擅自把蒋经国带回溪口老家,让望子成龙的蒋介石大为不悦,多次跟毛福梅争吵,痛斥她的教育方式对儿子有害无益。
同年6月14日,王采玉病逝,蒋介石自广州返回老家料理丧事,虽然军事吃紧,蒋介石却遵古礼在溪口守丧数月。蒋经国直到此时才与父亲有较长时间的接触;蒋介石也在这段时间里留下“经儿可教,纬儿可爱”的评语。在日记中,老蒋对纬国记载的篇幅远多于经国,且流露父子之情。对个性拘谨、沉闷的蒋经国,蒋介石则常板起传统父亲的面孔。
服丧结束后,蒋介石正式宣布以从事革命为由,与毛福梅离婚,同时与姚冶诚分手;蒋介石紧接着于当年12月5日,在上海与时年15岁的陈洁如结婚。在毛福梅哭求下,蒋介石把蒋经国带到上海,进入万竹小学念四年级。当时蒋介石的重要性已大幅提升,大部分时间不在上海,但他对蒋经国的教育更加严格,要求蒋经国每周写信报告读书心得与进度。
1924年冬,蒋经国从万竹小学高级部毕业,来年即升入上海浦东中学就读,蒋介石要求陈果夫除了帮忙料理他的私人财务外,还能以兄长身份多多照应蒋经国。正值反叛期的蒋经国虽不敢公开质疑父亲的各项安排,但也不免质疑父亲让他读经书的安排,甚至抱怨苦读文言文其实是在开倒车。
当时上海工人运动及共产党运动风起云涌,让不满外国学生抨击中国为一盘散沙的蒋经国深受感召,尤其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这年暑假,蒋经国到广州探视父亲,看到黄埔校园中张贴“联俄”“联共”等巨大标语,提出希望从军的要求,但遭蒋介石拒绝。
面对蒋经国的激进风格,蒋介石把他送到好友吴稚晖在北京成立的海外补习学校就读。蒋介石自然希望小蒋远离是非圈,并通过吴稚晖的影响力教育蒋经国。但是蒋经国不改上海的作风,又参加了反对北洋政府的学生游行,随即被捕入狱并监禁两个星期。
接受越来越多“左”倾思想之后,蒋经国一度决定学法文,并赴法留学。但他到京不久,就经由邵力子介绍,认识了李大钊在内的许多共产党人。在李大钊的引介下,蒋经国与苏联大使馆官员经常见面。
事实上,蒋介石的亲苏态度早就让蒋经国对苏联留下良好印象。因此年轻的蒋经国决定接受建议,争取通过国民党主办的留学选拔,改到苏联莫斯科就读专为中国学生设立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在苏联顾问鲍罗廷推荐下,蒋经国成为350名第一届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生之一。据陈洁如回忆,蒋经国惧怕父亲反对,迟迟不敢告诉父亲;蒋介石起初也不愿意蒋经国赴苏留学,还是陈洁如从中传话、缓颊才敲定此事。坊间也另有一说,称此时蒋介石仍需要苏联各方面援助,其实是支持蒋经国赴苏留学的,还示意由陈果夫为蒋经国筹措旅费与行囊。
蒋介石虽同意蒋经国留苏,但条件是他赴苏前先入国民党。1925年10月初,15岁的蒋经国宣誓入党。1925年11月底抵达莫斯科。
只是蒋经国恐怕很难想象,在他抵达苏联几个月不到,联俄容共的大浪潮会迅速变质;更糟糕的是,蒋介石也慢慢修正原先亲苏的路线。在多重压力下,蒋经国在苏联十多年的日子并不好过。(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