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视察中横公路
台海网(微博)8月26日讯 在心态上,蒋介石还是明显的过客,虽然狼狈,他还在期望政局有奇迹出现,即便入住草山或士林官邸,不过是他在台暂居的场所,是临时为接待来访政要而兴辟的招待设施,并非想就此在台湾落地生根,也还没有把他乡当故乡的无奈。
度过了50年代初期的动荡,偏安局面已成,流亡海外的想法似乎已成明日黄花,蒋介石与亲人在各地行馆团聚共享天伦的场面,似乎越来越成为生活的重心。相较之下,各单位为招待蒋介石巡视而设的行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慢慢浮现,希望让蒋介石公忙之余,借散心抚慰郁闷。
相较于蒋介石的排场,蒋经国作风更为随和,几乎无处不可住,很少为休假入住行馆,且不敢擅住蒋介石用过的房舍外。他受命四处巡视军队时,多半住现成部队营舍。
在政治上,“蒋太子”虽有蒋介石庇佑,刻意培养他执掌“党政军特”与“青年”工作大权,但他的接班路却非一帆风顺。陈诚等旧臣宿将虎视眈眈,与宋美龄亲族间派系矛盾,让蒋经国腹背受敌。加上蒋经国偏好民粹色彩的政治运动,更与宋美龄的美式作风差异甚大,摩擦连连。1957年台湾因“刘自然命案”爆发大规模反美示威,蒋经国被美方直指为幕后黑手,导致最后被迫卸下“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长”职务,改任“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长达6年。只是没想到蒋经国虽离开权力核心,却用基层苦干形象,为蒋经国时代奠定坚实基础。
当时国民党迁台已近十年,大批跟着蒋介石渡海,却又眼见反攻无望的官兵陆续退伍,如何安置这批战力即成了大问题。没想到蒋经国通过个人影响力,发动退除役官兵投入大型公共建设以解决退伍后工作问题,同时加速台湾基础建设,作出一番成绩。在崇山峻岭中与天争地的中横公路便是蒋经国的代表作。
中横全线都兴辟在断崖深谷间,美国顾问原本评估光是在大理石山体打通隧道就要三年时间,但在蒋经国号召下,施工单位硬调出1000人,编25人为一队,规定一天50米,各队同时开工,不到一年就打通隧道。在恶劣环境中,蒋经国与这批备役部队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他不但称这批退除役官兵为“荣民”,更不断宣传荣民的毅力、克难精神。这批与蒋经国上山下海的老兵,也成为他毕生最忠贞的支持群众。
虽然付出殉难员工211人的代价,中横通车后,并没有在军事上展现出必要性,却大幅改变经济生态,拉近台湾全岛距离,“退辅会”也趁着中横通车机会,沿线兴辟多处专供退除役官兵耕作的高山农场,让这批完成修路工程的退役部队转而务农营生。
传记:《蒋介石后传》
作者:师永刚(微博)、方旭
出版:团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