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7月28日讯 据中评社报道,高雄市凤山区诚正小学是一所相当特别的学校,尤其它独特的发展历史,更是全台上千所小学绝无仅有。它的前身是日据时代的跑马场,后来孙立人将军撤退来台,将它变身为诚正小学,目前仍有7根拴马的马柱留存,因缰绳套缆而凹陷的痕迹清晰可见。
今年73岁的苏秀玉,1961年随着教员先生王方兴进住学校宿舍,没想到一住52年。苏秀玉说,当时她在银行上班,结婚后随先生搬进马场改建的宿舍,原来约有8户,现仅存5户,当时是相当克难的,后来原住户边住边修缮,马柱蛀了就按照原来的尺寸换新的,墙壁驳落、天花板塌陷就找人来更换,她的儿女早就搬出去成家立户,她因年纪大了,膝盖不好,才勉强又住下来,好在有爱犬“山路”作陪。
曾在诚正小学就读过的黄埔新村眷属刘晓明说,小时候常跑到学校后面的宿舍玩,老师喜欢讲说他们的宿舍是马房,一隔隔的,后来改建才变成一间间的,还指着马柱的凹痕,说是拴马的缰绳所套缆磨擦出来的,她心理想着骏马系在马柱上的模样,从小时候到现在仍印象深刻。
刘晓明指出,历经80多年岁月洗礼的诚正小学,是于1939年在大陆边陲地带的贵州创校,走过中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动乱年代,1948年随着被指派到台湾编练陆军新军的孙立人将军,迁校到凤山陆军官校对面,校园原本是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的跑马场,占地广阔达3公顷,有大片翠绿的草坪和许多高大的榕树。
在台湾复校的诚正小学,专门招收编练新军过程中,在部队中发现身高比步枪还矮的“少年兵”,设有初中部、小学部、甚至还有幼儿园,归属陆军总部,全盛时期设有36班上千名学生,并且增设力行分校,也就是目前的过埤小学,见证一个动乱年代许许多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物换星移,诚正小学于1968年配合台“教育部”推动县市兴办中小学政策,正式切割为完全独立的小学,走进面临全新挑战的发展阶段,其中最显而易见的转变是,在都市化和少子化双重冲击下,学生人数年年减少,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尤其又面对黄埔新村将迁村,走过大江大海的独特发展历史,正面临戛然而止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