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台海钩沉  >> 正文

蒋介石左右手陈诚与何应钦的恩怨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张燕娟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微博)7月5日讯 陈诚、何应钦均为国民党军政重要人物、蒋介石的主要军事助手,因两人属不同派系,早在北伐战争期间就相互产生成见,后又成为仕途上的竞争对手。陈诚由于对蒋介石忠贞不二,先是取代何应钦任军政部长,最终成为台岛第二号人物,而何应钦失去军政实权,终老台湾。

  1925年,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编入东征联军序列,何应钦任第一团团长,陈诚在一团任上尉炮兵连长。东征结束后,何、陈都因战功得到升迁。不久,何应钦代蒋介石继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以东路军总指挥名义率部北伐,陈诚任第一军二十一师六十三团团长。“四·一二”后,二十一师师长严重辞职,何应钦奉蒋介石命宣布陈诚为代师长。1927年8月,北伐军在徐州战败,军阀孙传芳挟胜仗余威,趁南京政府内部纷争之际,集中兵力南下,一举攻占栖霞山、龙潭一线。南京危急。何应钦急命陈诚率六十一、六十二两个团驰援。时陈诚正患胃疾,抱病上前线督战,收复龙潭、栖霞山,取得龙潭大捷。

  然而,陈诚因撤换作战不力的六十一团团长李树森,引起黄埔同学不满。他们联合起来到何应钦处倒陈。何应钦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在黔军任职时为“士官系”首领,与军中“保定系”形同水火;何应钦在黄埔军校时任总教官,与任教育长的“保定系”邓演达教育观点相左,而陈诚是邓演达的亲信,因此何心理上对陈诚有距离感。他听了二十一师副师长孙常钧等人的汇报,未作调查,就以陈诚作战不力为由免去其师长职务。陈诚作战有功,未受嘉奖,反遭何应钦的严厉责备,遂愤而辞职。从此两人产生芥蒂。

 

  “四·一二”后,蒋介石曾密令何应钦相机将白崇禧部缴械,何应钦没有执行,蒋介石据此怀疑何应钦受到桂系的拉拢。徐州之役战败后,蒋介石提出辞职下野,李宗仁在会上提出“让总司令自决出处”,何应钦呆坐会场一言不发。会后,蒋介石问何应钦对李宗仁的发言有什么意见,何说:“在当前形势之下,我也只能同意他们的建议。”蒋介石深感失望。8月13日,蒋介石在上海复任北伐军总司令,何应钦竟迟迟不发拥戴电,愤怒的蒋介石要何应钦休息一下,何应钦只好请辞第一路军总指挥职务。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何应钦从此失去了实际指挥军队的兵权。

  北伐结束后,蒋介石提出裁军计划,设立“军事编遣委员会”,指定何应钦负责裁兵编遣。在整编过程中,以陈诚的两个警卫团和第十七军的四个步兵团组成第十一师。蒋介石问何应钦:“辞修担任第十一师师长是否合适?”何以陈资历尚浅,难以与刘峙、顾祝同平起平坐为由不同意陈诚当正师长,蒋介石同意让陈诚做副师长。陈诚认为是何故意整他,坚拒副职。后允以副师长职暂时过渡,授以处理人事实权,陈诚才赴浦口就职。不久,师长曹万顺调新编第一师,陈诚升任师长。

  1930年5月,中原大战。时陈诚所部十一师属刘峙第二军团序列,陈率十一师辗转在陇海、津浦线,击败晋军,升十八军军长兼十一师师长,陈诚“土木系”(土为十一、木为十八)军事体系开始形成。在中原大战陈庄争夺战中,陈诚令旅长李默庵督六十一、六十二团反攻,激战终日,伤亡很大,未能攻下陈庄,李默庵认为“陈庄失守,应由刘团长负责”。团长刘天泽系刘峙之侄,陈诚决定处置刘天泽,何为刘说情,陈不理,报请蒋介石同意,立即执行枪决,令何应钦深感没有面子。

  1933年蒋介石发动对苏区的第四次“围剿”,陈诚任中路军总指挥进攻苏区,惨遭失败。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电告蒋介石:“辞修骄横,目中无人,不听劝阻,惨遭失败,其责非浅。望委座撤销他全职,改编十八军。”何应钦也在一旁帮腔,大骂陈诚是饭桶。蒋介石便给了陈诚降一级、记大过一次的处分。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于1946年5月任陈诚为参谋长。陈诚狂妄宣称“三个月击败共军”。1947年,陈诚奉派兼任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主任,主持东北战局,结果很快一败涂地。1948年4月,“行宪大会”召开,国大代表纷纷抨击陈诚,发出“杀陈诚以谢国人”的呼声。何应钦称:“责任在我,与辞修无关。”表面不动声色,心里暗暗高兴。

  蒋介石免去陈诚参谋长职务,让他到台湾养病,实际上是将陈诚作为一枚棋子布在台湾。

  陈诚最终成为蒋介石手下的“副总统”。而何应钦到台湾后,只能作有名无实的顾问,终其一生。(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岛内蒋介石铜像再遭恶搞 胸前被涂写:"我杀了人"

蒋介石铜像遭涂鸦,胸前遭涂写:“我杀了人。”(图片来源:台媒) 台湾大学校园内的蒋介石铜像屡次遭到泼漆、“斩首”等破坏行为。18日,有人发现台中教育大学内的蒋介石铜像被恶搞,胸前遭人涂写“我杀了人”的字样。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消息,由于蒋介石铜像所在路段是校内重要道...

台湾写真:台北冬雨里的两蒋印迹

阳明山是冬雨时节感受台北的好去处,高低起伏中,这座城市自然之美沿着山间曲径流淌。自士林区福林路驱车进山,蒋氏父子曾在其间生活、工作的四个建筑群构成著名的人文景观。   山脚的士林官邸是台北地标之一,游人常年络绎于途;其前身,是日据时代总督园艺所,1950年改建成官邸,也是蒋介石在台居住最久的居所。   由此往东10公里,坐落着一个中国古典建筑群,...

开始动手!"独派"提案成功冻结两蒋陵寝预算40万

台军三军仪队在两蒋陵寝前交接。(图片来源:台媒) 21日,台湾立法机构“对外关系及防务委员会”审查台湾防务部门2018年度预算,“时代力量立委”林昶佐提案称,应尽速将台军三军仪队从两蒋陵寝撤出,还提案冻结400万元预算(新台币,下同,约合人民币87.9万元)。经朝野讨论,最...

“两蒋”对台湾有贡献吗?台湾这两位高官“说不出口”!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11日邀台湾教育部门负责人潘文忠、台湾文化部门负责人郑丽君、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林正仪专题报告“如何面对‘促进转型正义条例’制定后的因应政策”。 “立委”陈学圣质询郑丽君、潘文忠“可不可以讲述3件两蒋对台湾...

民进党“追杀”国民党,蔡英文指蒋介石是杀人魔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立法院”12月5日三读通过“促进转型正义条例”,其中“清除威权象征”条款矛头指向全台以“中正”为名的道路、学校要更名,蒋介石铜像可能拆除,位于桃园龟山中央警察大学集合场、唯一自大陆迁来、堪称台湾历史最悠久的蒋介石铜像将如何处理备受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