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3月9日讯 台湾《新新闻》1200期刊载文章指出,现在国民党面临的问题似乎和八十年前的问题一样焦头烂额,种种因素显示马、金两人应该停止改革。但是千万不要忘了八十年前的教训发生了什么事?有群人冷眼旁观、看好戏、拆烂污、坐收渔利的也就算了,有更多的是窝里反、扯后腿、吃里扒外,这就是让国民党一九四九年兵败如山倒的原因之一。
纵观历史,国民党最大的问题永远都是自己。国民党的“持续分裂”在其历史中已是家常便饭,不仅司空见惯大难临头各自飞,小国寡民勾心斗角的情况也耳熟能详。这个看似“扶不起的阿斗”,为何能在历史上缔造许多世所瞩目的佳绩?更有趣的是,这些所谓的“佳绩”其实是造就国民党持续分裂的本质。
闹分裂,是给对手机会
我们暂且跳过民国初年的浑沌,直接回顾北伐历史(反正我也没闹明白民国初年的那帮人在做什么)。一九二六年的北伐一开始可以成行,就是因为一大群带枪投靠的广西丘八(头头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末代总统李宗仁),让当时在广东的国民党得以无后顾之忧地进行北伐。
结果刚刚打下武汉,要沿长江打南京、上海时,国民党就在共产党问题上闹分裂,当时四十岁的蒋介石不管三七二十一,伙同这群广西丘八和他年轻时在上海“走跳”的青帮拜把兄弟“大耳”杜月笙在南京上海一带,抓到共产党就杀。这就是所谓的“清党”或“四二六反革命事件”。
内讧闹成这样,当然也不北伐了。这时,北洋军阀趁国民党内讧之际,由大头目张作霖自任安国军元帅,七拼八凑把所有在长江以北的军阀(张作霖也不管这些小头目们忠不忠诚)纠集起来,想要一路把国民党打回广东。这一群乌合之众当然不济事,但是众多小头目中,有一位和张作霖斩鸡头、喝血酒的阎锡山(后来还来台湾当行政院长!)在一九二八年初,国民党再度北伐时倒戈相助蒋介石,还一路领军打进北京,把他原本的结拜大哥赶回了东北(更惨的是这位大哥在回东北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不仅如此,国民党还再收了一位“前”北洋军阀,又号称“基督/倒戈/爱国将军”的冯玉祥,这位冯将军就是在《建国大业》中对空鸣枪,看似大义凛然的那号人物。张学良晚年还对这位冯将军一片鄙夷之语,称之“一生都在造假”,张学良连把他爹赶回东北的阎锡山都不恨了,冯将军有多会做戏大概可以自行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