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中正极重视长子蒋经国的教育,从日记可以发现,读书、习字都在督促之列。(图片来源:联合报翻摄 )
台海网12月11日讯 胡佛档案馆的蒋中正日记,目前只开放到1945年;但台湾已有学者阅读过蒋来台后的最初八年日记。这位不愿具名的学者说,日记显示,蒋中正对保卫台湾非常用心,才能使台湾不被赤化,“如果不是他这样全力部署,台湾不可能是现在的台湾。”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这位学者几年前为了撰写“‘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阅读了蒋中正1950年至1957年日记,目前长编初稿已发表到1953年。他说,“国民政府”迁台后,解放军就想要攻台,而且派遣大批地下党渗透台湾,蒋中正在1950年3月间曾在日记上记载,“……匪定于五月间攻台,可知海陆空军各部门之匪谍如被我一网打尽,则彼若重新建立谍报网,恐非半年以上不能成矣。”
“国民政府”赴台后,蒋中正放弃了舟山群岛、海南岛,集中兵力确保台湾,直到韩战发生,美国宣布协防台湾,局势方告稳定;但以后海峡海空战事不断,依然不容松懈。学者指出,蒋中正长久以来的挑战就是美国的干预,他痛恨美国,却又不得不与之合作,底线则是“国家”的尊严不容伤害。
学者举例说,1952年蒋中正准备调动海军总司令桂永清时,桂永清当面告诉他恐怕美方会有意见,蒋在日记里写“余即告其宁使美援不来,但决不愿受外国干涉我内政也”,当即决定次日即发布命令。对于亲美的吴国桢及孙立人,蒋中正在日记里的记载显示,他并非不愿用两人,但是吴、孙屡屡挟外自重,蒋日记里多次痛斥。
日后遭抨击的建铜像及效忠“总统”标语,蒋中正的日记在50年代初期皆有提及。他曾嘱咐蒋经国传达民众,不得再为他立铜像,日记里写:“台北基隆道口、松山机场岔路口铜像于生日揭幕,此实浪费招摇之事,以后应严禁在生前再建制铜像也。”
但他认为效忠“总统”的标语又另当别论,因为“国家”尚未恢复,须赖他的领导。胡适来访时曾建议效忠“总统”的标语不应有,“惟此余答其今日‘国家’未恢复,一般官兵对效忠‘国家’标语不能深入,而且今日‘国家’仍须由‘总统’领导来恢复,过去‘总统’下野,‘国家’沦亡之教训,不能不深切注重,故余对此标语未予阻止也。”
国民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也看过有关228事件的蒋日记。他说,228事件事件发生一星期后,蒋在日记里表达他的痛心:“台湾暴动形势已扩张至全台各城市,严重已极。公侠(按:陈仪号)未能及时报告,粉饰太平,及至祸延燎原,乃方求援,可痛。”随后就决定陈仪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