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是八月底,大陆“大小朋友们”的暑假即将结束。作为一年中时间跨度最长的旅游旺季,这个暑期,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露营、夜游、民俗节、音乐节、文体赛事……各地文旅局整活儿不断,新业态、新模式接连上新,层出不穷的新鲜体验让两岸同胞直呼“带感”。从南至北,各大景区人潮涌动,热力十足。大陆文旅市场这么“燃”,隔壁台湾的观光业却旺季不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
据香港中通社报道,台湾观光出入境人数逆差严重。在2023年疫后第一个统计年度,台湾有高达1179万人次出境,而来台旅客人数仅684万人次,出入境旅客逆差约1.8倍。这种现象到今年依旧没有改善,甚至更加严重。根据台观光部门统计显示,今年1月到5月,入境台湾的旅客数仅324万人次,出境旅客数则高达670万人次,人次逆差已突破两倍,和往年同期比较创历史新高。除了出入境人数的逆差,台湾民众去年出境旅游总支出超过7134亿元(新台币,下同),而海外旅客来台消费仅有2698亿元。整体收支逆差写下了4436亿元的历史纪录。
综合“联合新闻网”“中时新闻网”等台媒报道,这个暑假台湾主要景点也陆续拉响“警报”。垦丁,曾经每月游客都要突破两万人次的度假胜地,今年1至6月仅有游客一万多人次;台东热气球嘉年华,不复往日荣景,游客减半,令摊商嘘叹“球比人多”;拥有日月潭等景点的南投,住房率不到三成,4月初经历地震又被台风“格美”重创的花莲县,订房率仅不到5%。岛内饭店营收“雪崩”,华园、第一、凯萨、远雄悦来、夏都、富野、桃禧、力丽、老爷知本及洛基等10大饭店或旅馆,今年7月营收和去年同期比较,有8家衰退。其中远雄悦来幅度最大,减幅逾7成。富野、力丽的7月营收,也比去年同期下滑4成。观光低迷、旅馆抛售、饭店歇业,业界皆高喊这是有史以来的最“冷”暑假。
台湾观光为何低迷至此?近年来,岛内缺工严重,人力成本大幅增加,再加上物价攀升,经营者只能不断涨价。前两天就有垦丁昂贵烤番瓜6片100元,遭游客狂轰的新闻。一个晚上动辄七八千、上万元的房价,也吓退了许多本地游客。面对日渐上涨的旅游费用,台湾民众抱怨“有钱才在台湾玩”“游台贵过游日韩”“放假宁可待在家”。岛内旅客兴致不高,重点陆客还进不来,更是让有限的客源“雪上加霜”。
究其根本原因,自然离不开那一纸“禁团令”。2020年初,民进党当局单方面宣布禁止大陆居民赴台,并叫停岛内旅行社经营赴大陆团队游的业务;去年11月,民进党当局承诺今年3月将解除“禁团令”,不料2月又反悔,要求旅行社自6月1日起不准出团。对于民进党当局的朝令夕改和滥权妄为,台湾各界纷纷批评其罔顾观光业者和普通民众利益福祉,人为制造两岸交流障碍。
“‘禁团令’对我们旅游业者伤害很大”“开放两岸旅游和交流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明明陆客消费力强却只能舍近求远开拓海外客源”“‘禁团令’侵害民权与旅游业者的职业权”……对于岛内的主流民意,民进党当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还对大陆和港澳地区提升所谓旅游警示,威胁恐吓台湾民众。甚至台湾网红来大陆旅游、记录真实见闻,也要被绿营“出征”“网暴”。有分析指出,大陆的进步、台胞与大陆的双向奔赴,让民进党当局坐立难安,因此想方设法阻挠台胞“登陆”。民进党的粗暴作为,让台湾观光产业沦为“关光惨业”。赖清德选前曾宣称,2030年之前让观光产业成为兆元(新台币)产业,然而民进党当局端不出好的政策、被难看的观光成绩单重重打脸,无疑又在其跳票的政见上添了一笔。
岛内呼吁恢复两岸旅游的声音不绝于耳。陆客赴台,不仅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也能为宝岛旅游产业注入活水。民进党当局口口声声“注重观光产业”,却罔顾民意、制造障碍、坐观台湾地区旅游业崩盘。若坚持不肯与大陆破冰,继续无视民意,仅谈所谓“对等、尊严”等所谓原则,在解除“禁团令”一事上态度模糊,台湾观光“惨业”只能是一个无解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