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岛内政经  >> 正文

文物寄存办法惹争议 学者吁台北故宫应有使命感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中新网12月20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兰千山馆”文物因寄存合约期满,台北故宫以院区库房空间有限,倾向不再续约,引发争议。岛内多位学者19日在一场公听会呼吁,博物馆应以公共性为目的,机关的使命感应永存于心,即便是寄存,都应有相互信赖与尊重的过程。

台北故宫院长吴密察。图片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刘宗龙 摄

  台当局“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19日举行“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来作为是否符合公共性?”公听会,就寄存办法的变革等问题,邀请学者专家进行讨论。

  台北故宫院长吴密察称台北故宫典藏的质量很丰富并不需要以私人寄存的方式来弥补典藏。

  吴密察说,台北故宫寄存办法的变革是为了“符合博物馆的公共性”,将以捐赠为前提的方式进行寄存,执行上分成两种方式:一是合约到期后即启动捐赠的审查程序;另一是在合约期满后确认寄存人同意捐赠,启动审查程序,若无捐赠意愿则由寄存人取回。

  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教文体育组召集人陈学圣认为,吴密察的说明,让人不解为何历经8任院长都相安无事的制度如今却“崩坏”,寄存制度被院长视为只是沦为有钱人的仓储?

  还有多位学者均指出,博物馆应以公共性为目的,一旦做出决策,影响的不只一代人更是后代子孙参与或接近文化艺术的权利,即便是以捐赠为前提的寄存,都应有相互信赖与尊重的过程。

  东吴大学社会系副教授刘维公则提醒,以捐赠角度看,重要文物要求捐赠在实务上可行性非常低,一旦文物迁出,再拿回来或借展的成本会超乎想象。(来源:中新网)

相关新闻
台智库呼吁“抢救兰千山馆文物”

参考消息网12月1日报道 据台湾“中央社”11月29日报道,国民党智库发起“抢救兰千山馆文物”联署,要求台北故宫博物院继续签订兰千山馆文物寄存合约。台北故宫博物院方面表示仍在协商,将以符合博物馆伦理为前提,并在尊重所有人意愿下协商新合约。 报道称,兰千山馆文物为板桥林本源家族的林伯寿及其后人寄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品,“兰”代表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的...

摔坏文物后,台北故宫博物院再惹争议

日前,台北故宫博物院打破3件文物引起轩然大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院近期又惹出争议。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国科会”规划开发的“南部科学园区嘉义园区”,日前未通过环评初审,而该科技园区选址的地点就在地处嘉义县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院旁边,引发岛内舆论批评。...

回应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受损 国台办:确保文物安全是台有关方面基本责任

中新社北京11月16日电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损坏事件近来引发两岸关注,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6日在北京表示,确保文物安全,是台湾有关方面的基本责任。   国务院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当日举行,马晓光答记者问时作上述表示。   马晓光说,我们关注到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受损的消息,对此深感痛惜。两岸故宫博物院同根同源,是血脉相连的整体,所典藏的文物是中华...

两岸故宫是否有机会相互交流? 国台办回应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1月16日表示,两岸故宫博物院合作基础深厚,未来可以继续深入交流,共同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守护好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   16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日因工作人员疏忽造成3件文物损毁。央视曾推出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各界一窥大陆文物修复师的精湛技术。想请问发言人,两岸故宫是...

民进党当局为何把台北故宫视为“眼中钉”?

著名时事评论员张彬专题栏目《彬郎开讲》关注台湾最劲爆新闻事件,解读最新对台方针政策,揭批“台独”分子无耻伎俩。今日关注:民进党当局为何把台北故宫视为“眼中钉”? 不久前,台北故宫三件珍贵的文物受损事件,引起岛内民众广泛关注。很多民众认为,文物破损的原因是工作人员疏忽,以及民进党漠视、不负责任所造成的。 不仅如此,一段时间以来民进党对台北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