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维护‘国安’与经济发展命脉”为借口,台行政主管部门着手“修法”,扬言严惩“敌对势力”的经济间谍。“行政院院会”今(2月17日)拟通过所谓“国安法”修正草案,明定任何人不得为外国、大陆及港澳地区等“境外敌对势力”提供核心关键技术,违者最重可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一亿元(新台币,下同)以下罚金,比现行“营业秘密法”第13条之2的“域外加重处罚”刑度最高十年还重。
此外,“行政院院会”也拟通过“两岸条例”修正草案,增订受岛内执政当局委托或补助达一定标准,从事涉及核心关键技术的个人或团体、法人、机构成员,结束委托、补助或离职未满三年,前往中国大陆须先通报并经审查许可,违者最高可罚一千万元。
对于民进党当局修法抓“经济间谍”,并把矛头对准大陆,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朱松岭接受访问时曾表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人才流动是正常现象。大陆市场广阔,台湾当局若是真心希望两岸向好发展、有意促进岛内经济良性循环,就应该鼓励人才流动、鼓励企业之间积极互动、鼓励互通有无。现在的做法无疑是在两岸之间制造敌对情绪,阻碍人才流动不符合经济产业规律,让人感到“很遗憾”。而且,此类“法律”一旦修改通过,对两岸之间的经济交流、人员往来会产生“寒蝉效应”,是逆经济潮流、逆经济规律的行为。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也曾指出,一段时间以来,民进党当局通过“修法”等手段不断进行政治操弄,煽动两岸敌意,限缩打压两岸正常交流交往,实际上已经造成台湾民众人心惶惶,草木皆兵。无论民进党当局怎么变换手法,目的都是为了恐吓、惩罚参与两岸交流的台湾民众,已经在台湾社会造成了“绿色恐怖”。他们企图以此来谋取政治私利,不得民心。 (来源:海峡导报新媒体 薛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