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的覆盖率是防疫“解封”的重要指标,但据统计显示,台湾地区75岁以上长者第一剂覆盖率自去年11月起,一直停在七成三。根据前台大感染科医师林氏璧观察,直到年前奥密克戎本土疫情爆发,七成三“铁板”才稍稍松动,1月25日突破七成五,如今第二剂接种率达六成九,但距“指挥中心”设定两剂接种率七成五,还有一段长路。专家分析,“指挥中心”对解封处处小心,主要是解封后,境外移入及社区确诊者增加,长者第三剂疫苗接种涵盖率低,容易增加重症及死亡风险;且抗病毒药物尚未准备充足,如果没有准备好贸然解封,非常危险。
台大公共卫生学院健康行为与社区科学研究所助理教授官晨怡与团队,去年6月与10月深度访谈67位台湾民众,完成“台湾新冠疫苗民众决策态度质性研究调查报告”,发现不只长者,对疫苗有疑虑而接种犹豫的族群,还有慢性病患、孕妇、另类疗法者及蓝领阶级。
这五类族群皆认为,民进党当局提供疫苗资讯不够多且混乱。有民众打“1922防疫专线”,却只获得罐头式的转接回应,无法及时解答;慢性病患知道自己是重症高危险群,“指挥中心”建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应接种”,但稳定的定义是什么?再加上面对疫苗不良反应,“指挥中心”与医师仅说与疫苗无关,更让人认为资讯不够透明。
研究显示,其中台湾的长者和蓝领阶级,对疫苗最为抗拒。有人认为“老人先打、年轻人后打”,是民进党当局拿老人当白老鼠,或“年轻人才要工作,才需要打疫苗。”一开始台湾地区疫苗不足时,一位大楼保安就直指,“疫苗是有钱人的游戏。”认为特权者才能打到疫苗。
官晨怡认为,台湾地区仍用传统公卫模式防疫,以为“只要拿出数据”就能取得民众信任。但透过这次新冠肺炎事件,欧美各地已警觉,必须搭配数据转译、建立医护与民众沟通指引,尤其必须“分众化沟通”。
基层医疗协会理事长林应然表示,长者最担心疫苗的副作用,不如由亲友及信赖的家医科医师来给予建议,但基层除本业还有接种作业繁忙,民进党当局应给予基层鼓励。前“健康署”署长邱淑媞也指出,民进党当局需主动出击,厘清长辈的顾虑跟担忧。
前“疾管局”局长苏益仁说,台湾防疫没法完全松绑,最大困境就是老年人口接种疫苗涵盖率低。台大儿童医院院长黄立民也认为,若想解封快一点、幅度大一点,关键在于,60岁以上第三剂疫苗涵盖率应达八成,这是比较保险作法,建议应速接种第三剂疫苗,降低解封后重症及死亡风险。
来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