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媒报道,台流行疫情指挥中心28日公布岛内最新疫情,当日新增60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确诊病例中新增3例死亡。
指挥中心表示,28日新增之60例本土病例为26例男性和34例女性,年龄介于未满10岁至90多岁,确诊病例分布以新北市33例最多,其次为台北市22例、桃园市2例,基隆市、南投县及彰化县各1例;其中32例为已知感染源、3例关联不明、25例调查中,相关疫情调查持续进行中。
自从5月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台湾地区死亡率攀升至世界最高,外界普遍质疑是否是因为有确诊黑数。
所谓黑数,就是“被隐藏的数字”。对此,台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发言人庄人祥25日回应称,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可以保证一定把所有确诊病例都侦测出来,还强调“我们的检验量能其实都非常足够,目前并没有发现有低报的情形,台湾的致死率会比较偏高的原因,当然主要是说目前60岁以上的个案总共大概占了3成5左右,60岁以上的病例就占了我们死亡率的9成”。
然而此说法显然不能服众,不少岛内县市长和医界专家都认为,黑数非但不能降低目前台湾地区的新冠死亡率,反而意味着岛内社区感染,比眼下所知还要严重。
新北市长侯友宜25日表示,新北市筛检量一直全台最多,为找出隐形的传播链,新北市设立了40处的社区筛检站,阳性者90%以上都是无症状确诊,阳性率大概平均是1%。侯友宜强调,不断筛检是新北市一直一来的政策方向,因此才能够有效控制疫情,“不怕确诊数量高,只怕你不出来筛”。
台北市长柯文哲日前受访时也表示,如果不是岛内新冠肺炎确诊黑数太大,很多感染者没抓出来,以台湾医疗体系,死亡率不可能高于全球平均。他推测,应该是分母(指确诊人数)被低估,确诊黑数要比现在已知的再加一倍。
台湾卫生院感染症与疫苗所研究员周彦宏分析,岛内的疫情趋势图看起来一直没有更高,但也没有真正趋缓,就是因为确诊黑数很多,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感染。周彦宏担忧,只要有一两个破口,病毒就会持续传播,疫情也不能减缓,“唯有将黑数加强查出来,才有可能遏止传播”。
台湾卫生院感染症与疫苗所研究员周彦宏
前台湾大学感染科医师林氏璧则表示,此前有学者用重症人数去推估可能潜在的新冠肺炎个案,以重症大约5到10%来反推,用现在的重症人数与重症率相除,就会发现确诊者总人数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没有被诊断出来。林氏璧指出,指挥中心天天拿着趋势图称疫情没有更严峻,但是大家都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快筛量能有限:“有很多人想筛,但当天号码牌没了,只能回去,“所以筛检的分母已经卡在一个天花板”。
林氏璧医师(资料图)
另一个重要佐证,是近日从台湾地区入境大陆的台湾籍确诊者,数量在明显增加。据台湾《联合报》27日报道,过去一周(18日至24日),大陆累计发现来自台湾的确诊病例已达12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创下近一个月以来的新高,更比前一周高出一倍(尚未包括26日福建新增的4例)。27日,福建卫健委又发布称,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例,其中台湾输入2例。
此前,甚至出现一名台湾旅客持核酸检测阳性报告,还能搭机由台北松山飞往厦门,抵达厦门后才被确诊。最严重的一例,是一名台湾男子在澳门被验出德尔塔变异病毒,而他在台湾却是三次采样均呈阴性。
对此,台湾《联合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台湾输出了这么多新冠肺炎确诊者,必须严肃看待。试想,这些人都若无其事地出境,手上又拿着“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这除了说明我们的筛检准确度不足,也证明台湾抓确诊的“漏接率”太高,而这些输出的确诊者,不都是黑数?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朱立伦此前也在脸书痛批,过去一整年,不管外界专家多少呼吁,百姓怎么要求,指挥中心始终不愿意把“广泛筛检”纳入防疫重点,近期却开始鼓励企业快筛、民众居家普筛,之前的理由统统不见,他也喊话民进党当局:“收起防疫的鸵鸟心态,抬起头看看民众的呐喊吧!让盖牌一年多的疫情黑数曝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