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当局立法机构本周要处理“监察委员”人事案,这份备受质疑的名单,几经波折,硬是被民进党党团压出日期、限时通过,在野党一路来无法有效阻拦该人事案,民众看到民进党以优势席次强行通过,心里真会无感吗?举凡民进党在“立院”推动的法案与人事所向披靡,印证民进党“一党独大”后,已不在乎外界观感。
民进党提出的“监委”名单,有人是应该回避,而未回避;有人明显是投桃报李“被酬庸”;还有人有滥用“监委”职权前科,如此争议名单终能被以人数优势强行通过,民进党真得是把人民“当塑料”。
无论是私烟案、庆富或是高雄气爆案,民意都希望监察机构发挥职权,调查清楚,但若是陈菊当上“院长”,她身为利害关系人,能够秉持中立、大公无私处理吗?蔡崇义、高涌诚被爆料把手伸进司法,企图替前民进党“立委”段宜康翻案,这样的人有资格担任“监委”?
民进党“立委”心中除“党意”就没有“民意”吗?从人民角度出发,即使是“执政党”,也应发挥道德勇气,让不适任“监委”被提名人提前出局,这是身为民代的责任,而不是遵从党意指挥。
在野党也应该团结反对,国民党应在最后关头,汇集所有反对民意,阻止这份名单过关;时代力量也喊要严审,民众党早已表示不支持,3个在野党尽管政治立场不同,即使票数比不赢执政党,仍应让社会关注到这份名单的问题所在,别让民进党看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