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知道明年1月11日是台湾地区领导人暨“立委”选举,但你知道为什么“立委”要分成“区域立委”和“不分区立委”、以及每个县市总共有几席“立委”,又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Q:1/11投票日 三张选票选什么?
明年1月11日台湾地区领导人暨“立委”选举,每位选民将会拿到台湾地区领导人、区域“立委”、不分区政党三张票,这些票各有不同作用。
2020候选人票将选出台湾地区领导人,任期四年,于明年5月20日就职。
而另两张“立委”票一张选人、一张选党,选上后于2月1日就职,同样任期四年。
Q:为什么“立委”要分成两张票,又代表什么意义呢?
为让“立法委员”的选举能够有效代表、反映民意,分为区域“立委”73席、台湾少数民族“立委”6席和不分区“立委”34席,共113席的“立委”。
Q:为什么会有不分区“立委”的存在?
但在一选区只能选出一名“立委”的情况下,非支持当选者的选民可能因此觉得代表性不够,区域型选举也可能受限于地方,无法让全台型的专业人士进入“立法院”。因此需要不分区“立委”来进行弥补。
Q:不分区“立委”的规则?
不分区“立委”在各政党提出名单后,由政党票选出。比较特别的是,只有得票率过5%的政党能分到不分区席次。
计算方式是先将未达5%的政党票数平均分给有过的政党,再将得票比率乘上应选人数34席,整数部分即为所得席次。分配完后的剩余名额,再依剩余数大小分配。
另外,不分区名单有妇女保障名额,各政党的当选名单须有一半是女性。假设某政党当选两席,而名单顺位为男-男-女,顺位第二的人选将被跳过,而取第一位和第三位候选人为当选者。
Q:区域“立委”选举中,新竹县与连江人口数差很多,为何都是一名“立委”?
一个县市规定一定要有一席“立委”,但选区人数不同,也造成严重的“票票不等值”现象。
以2016年的全台最大选区新竹县来说,人口52万人得选一席“立委”、1万2千人的连江县也是一席“立委”。
为了顾及各行政区的权益,这样的“不平等”性可以说是必要的,但仍须视人口增减情况多加调整。
Q:73席区域“立委”席次怎么分配的?
Q:台湾少数民族选区又是怎么划分?
最后,区域“立委”之中有两个特别的选区为“平地少数民族”和“山地少数民族”,是为了保障在台湾各地皆为弱势选民的少数民族权益所设。
两个复数选区各选出3人,共6位“立委”。只要有台湾少数民族身份即可投该选区的票。
(本文来源于台湾《联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