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台湾少子化问题,蔡当局大动作迅速整合原本还在互踢皮球的台湾教育部门、卫福部门,提出“向下”提供每月6000元(新台币,下同)托育补助至3岁,“向上”增设2岁专班,盼让育儿“没有空窗期”。然而,撒钱只是一时缓解家长压力,包含托育服务普及率排名全球垫底、公托无法符合家长就业样态等,年轻人不敢生的问题仍没有解决,0~6岁学龄前孩子的托养、教育需要更长远而完善的规画。=
托育政策催生联盟观察, 2017年日本全国共有2万6千多名“待机儿”(意指排队候补进公托的儿童),其中0~2岁的比例高达89%,为此日本厚生劳动省(等同台湾卫福部门)宣示,“日本将针对1、2岁婴幼儿,扩大托育服务量能”,其中包含提出企业主导型保育所,配合不同家长工作样态给予弹性服务,共提供了6万名托育数。
日本政府视“待机儿”为重大政治问题,反观台湾卫福部门,却连到底多少家庭有实际送托需求?有多少家庭排队等着进公托机构?都无完全掌握数字,且一问三不知,当供、需数字都掌握不清,要如何准确提供托育服务?
台湾因虐童案频传,即使送公托也常传出意外,导致家长送托意愿低,根据统计,台湾托育服务普及率不到12%,这个比例与世界已开发国家及地区相比,低得异常,即使是低生育率的日本也有35%,数字显示出台湾父母对0~2岁托育服务的不信任,如何提升托育服务的质量管理,卫福部门仍需努力。
至于台湾教育部门日前立法成立“职场互助式教保服务”,希望鼓励企业附设2~6岁的托育服务,但因为企业多半不知道know-how,加上成本高,仍未见成效。而公立幼儿园服务样态也要配合家长工作样态,否则设再多也没用。
台湾家长面对学龄前孩子教、养的经济压力和焦虑感早已经是“世界级”,若台当局无法长远规划,提出量、质均备的完善政策,只是发发钱,是很难扭转年轻人“想不开才生小孩”的念头。
来源:台湾《中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