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立法院”10日临时会三读通过“劳基法”修正案,国民党“立委”在议场外就未能挡下修“法”向劳工鞠躬道歉。(姚志平摄)图片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
“劳基法”修“法”落幕。然而,昨三读通过的条文,其实是早在2015年底就该修“法”解决;结果,当时民进党在2016选前为讨好选民不愿碰触,选后也不把疏漏当回事,终酿星火燎原,让一例一休沦为“一年两修”,重伤台当局威信与劳资信赖,更让台湾经济因不确定的“法令”,平白折腾2年多。
2016年7月,蔡英文接见工总理监事时,针对一例一休争议说,“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不想解决问题的人”。话说得漂亮,但回过头看去年9月台当局宣布再修“劳基法”前,蔡似乎就是她口中那位“不想解决问题的人”。
因为过去这段时间,“劳基法”虽衍生争议,但问题核心就是,“台当局推动周休二日,却没提出对应配套”,因而让“法”怎么修都不对。
2015年,马当局修正“劳基法”,准备从2016年元旦起全面实施周休二日,但包括每月加班时数上限从46小时提高到54小时、“法定”假日天数调整等配套,却被摆在台“立法院”等不到初审。原因说穿了,就是2016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委”选举逼近,民进党与国民党为避免得罪劳工,摆明不排审。
未料“大选”结束后,尽管工总、商总、工商协进会,透过各式管渠道向蔡英文当局表达提升每月加班时数上限的急迫性,但无论“绿委”提出一例一休的“劳基法”修正草案,还是台“劳动部”推修“法”内容,明显仍想搁置企业界期待。
的确,落实周休二日,提升劳工生活质量,是不可逆的世界潮流。但蔡当局从选前到选后,面对“劳基法”修正总过于想讨好特定族群,因而顾此失彼欠周全,有理想没配套,让“劳基法”被迫一修再修,却愈补愈大洞。
当初,蔡英文为选举,对劳工把话说得太满,如今做修正必招致背弃骂名。然而,当家方知持家难,如果2年前蔡英文就勇于正视问题,负责任地对“落实周休二日”提出完整配套,劳、资、政很可能就不必历经这段紧张对立,台湾经济也能少更多负面因子。这段“劳基法”修“法”惨痛历程,蔡当局须谨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