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阿富汗,明日台湾”的舆论冲击台湾之际,有岛内媒体披露,台湾防务部门计划推出2000亿元(新台币,下同)特别预算案,用于加速提前量产导弹,尤其是对大陆具有所谓“源头打击”能力的导弹。据称,这份预算案已经得到蔡英文“拍板”。消息一经传出,不少岛内网民的第一反应是民进党“又找名目蹭钱”。毕竟,且不说台湾是否真的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就算完成这一必定耗时多年的导弹计划,真的能派上用场吗?有岛内政界人士就质问蔡英文,用特别预算买导弹相当于向台湾子孙后代“借钱买导弹”,与其如此,不如多买疫苗。而且,台湾人并不会因为导弹多而更加安全。“实际上,‘台独’搞得越猛烈,给台湾带来的损失可能越惨重。”台湾问题专家张文生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明明疫苗不够用,飞弹还买一大堆”
亲绿的《自由时报》21日声称,这份2000亿元特别预算案出台的背景是台湾要应对大陆的“武力威胁”,因此须强化“自主战力”。除了生产具有所谓“源头打击”能力的导弹,这笔经费还将用于造舰。据报道,台湾“国防部”已将“远程打击”纳入最新“四年期国防总检讨”建军要项。
相关消息最先由台湾“毅传媒”独家披露。该媒体将这份特别预算案称为蔡英文即将端出的“导弹大菜”,并引述“党政高层”的话称,为应对两岸局势变化,民进党希望“中科院”各类型精准“远程”导弹能够加速提前量产。目前“中科院”研发的具备所谓“源头打击”战力的导弹“至少”有9种,有些已开始小批量生产。
据多家台媒介绍,台军现役射程400公里至600公里的导弹包括“雄风-2E”导弹、增程型“天弓-2B”导弹等,空射式“雄风-3”导弹正处于研发中。目前正在研发的射程达1000公里的导弹据传有“极音速导弹”、“云峰”导弹、增程型“雄风-2E”导弹、增程型“天弓-3”导弹等。“毅传媒”称,最神秘的是“极音速导弹”,目前仅能从台“国防部”公开信息反向推测其正在研发中。
尽管台媒在报道中反复强调特别预算案注重发展“远程”导弹,但一名军事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一般来说,远程导弹是指洲际弹道导弹。目前台军的导弹主要以短程为主,具备1000公里射程的导弹只能勉强算中短程导弹。
对于这份导弹预算案,岛内舆论反应复杂。民进党“立委”赵天麟表示支持,扬言台湾建军三大支柱为“潜舰国造”、添购和升级F-16等二代机以及发展导弹系统,其中,导弹系统是台湾防卫上“最大的吓阻力”,能让解放军“出不了海,登不了陆”。民进党“立委”蔡适应认为,增加预算能否同步增加产量是一大问题,因为制造导弹的设备机具、专业人员不可能马上增加。他还提出,去年“国防部”想要购买美制陆射鱼叉导弹的理由是“中科院”表明“国造”反舰导弹产能无法提升,这些话“言犹在耳”,若现在提出用于量产导弹的特别预算,等同于打脸。
台军 IDF 战斗机携带“万剑”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