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台湾媒体一则题为《两岸军机接触避免引发战端 没有命令 飞行员禁开第一枪》的报道引发两岸舆论关注。
文中转述台军官员说法,称台空军飞行员纪律严明,空中执勤严守战备准则。飞行员若未接到空军作战指挥部下达的命令,擅自开第一枪,自空中执勤降落后,即刻移送法办。
有网友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近期看起来态度不断强势,甚至敢动用地面导弹部队监控我战机的台军,内部却严守着“不开第一枪”原则呢?
根本原因在于,台军无法承受打出第一枪的“灭顶”后果。日前,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引用台澎防卫的基本方针,指出大陆若执行非和平手段统一,将实现“首战即终战”的目标。
马英九此言一出立即被绿营媒体咬住,批评其“软弱卖台”。事实上,大陆对台“首战即终战”对于台军来说不仅不算新闻,甚至可以称为“基本常识”,并不是什么秘密。民进党当局碍于“台独”不可能实现的真相,只能选择不接马英九话茬,转而对马进行人身攻击和政治抹黑,以期转移话题。
但这篇关于台军“不开第一枪”的报道恰恰说明,民进党当局及台军部队,对于两岸军事实力对比有着无比清晰的认识:台军若贸然开枪,无异于自启战端,自取灭亡。因此才会对违规行为祭以重罚。
但更值得玩味的地方在于,“不开第一枪”原则实际上是台海各方共同的“默契”。虽然关于这项战备准则各方从未刻意强调或经过官方渠道确认,但在台海甚至南海区域局势不断增压的情况下,各方势力虽然斡旋角力不断升级,却始终没有爆发正式热战冲突,足以证明各方均审慎拿捏分寸。
如此看来,这篇引发两岸舆论关注的“吸睛报道”,似乎只是说了一个各方长期以来都在执行的“共同准则”。那么台军选择此时将这则不算“新闻”的事件通过媒体曝光出来,想释放什么信号呢?
可以清晰看出,台军在为台海愈发紧绷的局势降温。最近美国方面通过高官访台、航母编队游弋、增加对台军售等方式加大力气煽风点火力度;民进党当局更饮鸠止渴,借美国之势不断挑衅大陆底线。
尤其在美国卫生部长访台期间,台军首度承认用地空导弹监控解放军战机,更引发大陆媒体和网友的高度关注和强烈愤慨。要知道,解放军战机飞越台湾海峡行动已持续数年,并非首次;但台军以地空导弹监看的举动,却超出了以往的“常规操作”。这等于台军往前走了一步,而这一小步,很可能导致台海局势失控,打开战争的潘多拉盒子。
在东部战区环台湾岛三面进行演习后,有观点指出,当前台海局势的危急情况,已经远超1996年台海危机时期。这让在大陆红线周遭“蹦跶”的台军压力山大。此时放出这则消息,意在传达台军无意使两岸陷入战争,避免战争和局势失控。
但问题是,若民进党当局及其背后的外部干涉势力,持续挑战中国大陆红线,威胁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大局,《反分裂国家法》可不是摆设。要和平,不能光靠“不开第一枪”,还要有更具建设性的行动,推动和平进程。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