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热潮席卷全球,最有意思的反应来自台湾。
一门心思“去中国化”的民进党当局,以“资讯安全”为由,不准该游戏在岛内上架。“御用绿媒”三立新闻更是连发攻击性报道,声称“西方玩家不熟悉西游故事背景”“文化输出踢铁板”“画虎不成反类犬”,“出品方应向西方取经”。结果在民进党当局封不住的Steam平台,《黑神话:悟空》还是在台湾地区销量榜上一夜登顶成为最受欢迎的游戏。气得绿营网军直接对岛内玩家开骂:“这么喜欢中国大陆的游戏,那你们就滚出台湾啊!”
还有一位自称有25年经验的资深游戏制作人“酸葡萄”心理大发作,称“《黑神话:悟空》什么的只是一颗璀璨的流星”,台湾有资金、有人才,如果“找对人”“凑齐因素”,搞出一款《黑神话:悟空》绝非难事,“台湾也能做,只是没必要”……
当然,台湾的奇谈怪论者就像《黑神话:悟空》游戏里的蛤蟆小怪“小呱呱”一样,“眼瞪爱取闹,耳鸣性聒噪”,没什么理会的价值。因为“离大谱”言行的背后,是他们“破大防”的内心。
“上线一天大卖”,“上市热度爆表”……自《黑神话:悟空》上线以来,台媒争相报道不断刷新的各种纪录和相关话题。岛内舆论认为,这款游戏在岛内爆红,不仅在于高品质的游戏制作、创新的剧情设计、出色的游戏体验,更重要的是游戏角色和故事背景都让台湾玩家既熟悉又亲切,随处可见的中华文化元素很容易就能引发强烈的共鸣。
“全球玩家突然被一只中国猴子圈粉!”台湾《联合报》的评论指出,这已不只是游戏圈内的现象级事件,也是中国大陆从经济、政治到军事的崛起后,首次在西方垄断的文化领域实现了破茧。“不禁得问,多年来执意‘去中国化’的民进党,要如何教岛内青少年别过头去,无视在西方世界‘大闹天宫’的孙猴子”?
“你不修行,见我如井中蛙观天上月。你若修行,见我如一粒蚍蜉见青天”。二郎神杨戬的话,精准描述了台湾人关于“黑神话”的心理映照。
“台湾能不能做出像黑神话这样的游戏?”是黑神话近期在岛内引发的热门话题。与那位“资深游戏制作人”不同,绝大多数的岛内游戏界人士坦承,台湾要制作出像《黑神话:悟空》这样的大作,难度相当高。从技术到人才,从资金到市场,两岸的顶级游戏水准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上了。被“猪油时报”蒙了心的绿绿,可以有“井中蛙观天上月”的无知无畏。但懂得3A游戏有多难的岛内业界,面对“黑神话”真的会有“蚍蜉见青天”的无力感。
要知道,台湾游戏产业不是没有过巅峰时刻,当年的《仙剑奇侠传》《轩辕剑》,都是曾经风靡华人世界的经典游戏。他们的成功关键,其实跟如今的《黑神话:悟空》别无二致,都是接住了“老祖宗赏的饭”,用中式审美、中国文化征服市场,让“民族的”成为了“世界的”。但在民进党持续的“去中国化”操作下,台湾文化产业圈地自萌,丢掉了文化认同,丧失了创作自由,也锁死了成长空间。
就像某台媒感叹的那样,“从领先到落后,民进党是拉着台湾一起陪葬”!“失落感造成自卑转而恼羞成怒,以前只是经济被反超,还可以自我安慰台湾比较有文化、创意;现在连创意、文化都远远落后,台湾将何去何从?“
这正是最让民进党当局害怕的,因为民众的反思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了,更何况,现实对比又是那么地强烈。
大陆4年20亿,开发出全球第二的3A游戏,台湾4年200亿,开发出可以线上点面线的系统。近20年来,大陆几乎说到做到,一年一个大突破,空间站、登月、航母、无人机、电动车、复兴高铁等等,多不胜数。而台湾社会近20年来则是裹足不前,说来说去就只有一个快要变成“美积电”的台积电。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黑神话:悟空》的震撼出世,不光让中华文化出了圈,也让岛内的妖怪现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