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是什么?居然在当下的台湾都成了问题。台湾的语文教学课时减少、文言文减量、“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和“文化经典选材”变调,“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些优美的文字、思想、意境,正从台湾课本里渐渐消失。
暗夜传灯
台湾学者编纂高中读本传承古今名作
2019年,台湾的新课纲调整后不久,在台湾很多书店里出现了一套名为《理想的读本》的书,引起很多读者的关注。不少台湾高中的语文老师,都将它作为补充教材使用。
这套书虽然没有太多的推广和宣传,但是却获得了包括白先勇先生在内很多台湾知名作家还有大学教授的推荐。在新书发布会上,彰化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丽珠称参与这项工作是“暗夜传灯”。
据介绍,这一套书是由多位台湾大学的教授、学者还有作家一起编纂的,收录了从先秦到清末纵贯数千年的经典文学作品。新课纲调整后台湾语文教材里消失的那些经典名作,又重新出现在这一套《理想的读本》中。
“台湾三十岁以下整个世代的语文能力跟书写能力,都变得太简略了。”台湾“一炉香文化”负责人高惠宇表示,“2019课纲”颁布以后,台湾很多家长有意见,老师也有意见,引发台湾教育界的普遍担忧,于是集体编纂了这套读本,称为《理想的读本》。
翻阅《读本》,导读的撰文者都是台湾各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们,他们中有人自己也是诗人、作家。
八册的读本里,从作者和出处的介绍,到选文与主旨的注释,然后是根据文章的“引申的讨论”,最后结束还有一一叮嘱的“再做点补充”。虽然一本只有十几篇文章但是却厚厚一本读物,从中更是读到了编者的用心和迫切。
高惠宇表示,任何一个大文明的延续产生,就是不断有人去搜索保存发扬光大其经典。这些文字经典因为大家保存应用传承就更璀璨,这么多人愿意学中文,愿意学汉学,就是中华文明不断有人在前赴后继地传承弘扬。
带台湾青年到大陆
看一看教科书里被删掉的中华文化
除了自发编纂教材和读物,还有很多台湾个人和民间团体在不遗余力推进两岸青年的交流,尤其是让台湾的年轻人可以到大陆走一走看一看。
就在今年7月,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在杭州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1000余位嘉宾和青年代表相聚一堂。刚带学生一起参加完论坛返回台北的台湾世新大学副校长杨盛昱说,不要给台湾年轻人随意贴上“天然独”的标签,让他们能够站在更高的地方看世界,也是每个教育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中国人讲:千里之下,始于足下。”杨盛昱认为,台湾青年不是“天然独”,他们只是“宅和窄”,他只是还不知道,不了解。“要教他,要给他机会,让他学习。”
从李登辉时期开始到如今赖清德“执政”,虽然民进党当局持续推行“去中国化”,但是在台湾民间依旧有个人和社会团体不遗余力地在传承中华文化,呼吁教育的改革。
一面是民进党当局不断在为台湾民众赴大陆制造壁垒和障碍,另一面却是两岸的有识之士都在不断鼓励台湾年轻人到大陆,去看一看台湾教科书里删掉的中华文化。
“在台湾课本里被抹掉的,来大陆都能找到、看到、体会到。”正如国台办发言人此前所说,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根脉。谁也不能剥夺台湾同胞接受中华文化教育、了解民族历史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