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15日报道 台湾《旺报》3月14日发表题为《“天然独”不是台湾青壮世代的宿命》的社论称,2014年“太阳花运动”翻转台湾蓝绿政治板块,绿营成为台湾社会多数,近三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蓝始终无法扭转颓势。蔡当局企图以“天然独”概念固化青壮世代的台湾认同,使之成为民进党选举时的铁票部队,助势民进党政权长期化。
不过,蔡英文眼中之“天然独”的“中国是中国、台湾是台湾”认知,与青壮世代的“中国认知”未必相同。青壮世代并不敌视“中国”,对两岸关系态度开放,不必然接受民进党宣传操控或“台独”政治洗脑,较能以务实的态度看大陆、看台湾。
社论称,蔡英文上台之初接受日本《读卖新闻》专访时曾言,让两岸青年都能实地观察彼此,对于年轻人思考两岸问题会有很好的帮助,“鼓励双方年轻人交流,是领导人应该有的态度”。但八年过去,两岸不仅观光客受阻,陆生来台就学及两岸文教交流亦难获民进党当局支持。蔡英文在两岸关系上言行不一,无视民间交流中断对台海和平的负面影响。
然而,政治阻不断两岸社会的交互影响,两岸关系不睦,台湾青壮年仍不排斥到大陆就学、就业。台湾青壮世代绝非如《华盛顿邮报》文章所言,“正成为中国失去的一代”。根据台当局“主计总处”公布的2022年台民众赴海外工作人数统计指出,大陆占比37.5%,居首位,远高于美国、东南亚及日、韩,受“去中国化”教育的台湾新世代并未停下去中国的脚步。
社论说,小红书、抖音在年轻族群中广为使用,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进入台湾的载体,民进党当局的“本土化”无力将之拒于门外。“科目三”视频从大陆红到台湾,成为最热门的短视频,多数年轻人不认为这是“舞统台湾”,更不是统战,而是“两岸同文同种”的文化磁吸效应。大陆的词汇借社交媒体融入台湾的日常,习惯大陆用语的台湾年轻人不再以蓝绿分断彼此,无怪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吴峻鋕称两岸“文化共源”。
两岸透过文化的越境将有助于相互理解,使彼此产生理解,而此种情感上的共鸣,为两岸解消歧见、携手和解创造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