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亚洲周刊》2月26日一期刊登邱立本的文章,题为《两岸新生代的网络微妙情缘》,全文摘编如下:
两岸新生代在网络上邂逅,从电玩到美妆,从旅游到重温文化经典,结下微妙的“情缘”。
他们背景迥异,从未谋面,却在网络上成为电竞的伙伴。这是两岸网民邂逅的典型场面,他们很多都因为电子游戏而在网络上结缘。尽管文字上有繁简之别,用词偶尔不同,但却很快可以沟通。这背后是同文同种、血浓于水的情缘。
而对于不少台湾女生来说,大陆的小红书和抖音都是生活上的“刚需”,她们每天花很多时间在这些平台上,探索大陆多彩多姿的生活方式,发现有关美妆和时尚美学的一切,感受对岸同龄人的步伐与心跳,也被国潮化妆品的高性价比所吸引,去淘宝或拼多多下单,享受中式美学散发的魅力。
尽管台当局最近禁止台湾旅行团到大陆,但网络上两岸民间的往来不绝如缕,冲破政治的路障。台湾民众即便暂时不能组团赴大陆,但他们可以在小红书和抖音上“卧游”神州大地,从近处的厦门和上海,到遥远的内蒙古和新疆,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零距离接触”,如亲临其境,更可以留言互动。
民进党当局想要消除教科书课纲的中华文化元素,减少文言文,但不少新一代反而有种逆反心理,在小红书和抖音上找到飘远了的唐诗宋词和经史子集。台湾不少民众喜欢看大陆博主讲解诗词歌赋的视频,也爱上《中华好诗词》等节目,让在台湾失去的文化中华,可以在大陆的网络平台上“失而复得”。
这也是两岸奇特的缘分。民进党当局自废传统、文化“自宫”。大陆则掀起传统文化热潮,重视创造性转化,建立强大的文化自信,吸引宝岛的新一代。
在李白和苏东坡的诗词中,在杜甫和白居易的名句中,两岸民众蓦然回首,才发现在文化的灯火阑珊处,映照了台海和平与两岸繁荣的愿景。【来源:参考消息网】